除夕夜,他在寒冷的涵洞里奮戰4小時,為居民恢復了供水;大雪封山,他背起50多斤重的裝備徒步跋涉5公里,到達斷線故障點,爬上結冰的電線桿排除險情,及時恢復了居民供電。今年59歲的潘至勝,是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石臺縣供電公司七井供電服務站站長,多年來,他不畏艱難,無數次為當地居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一心辦實事,幫助村民增收。2022年11月,潘至勝夫婦被評為第三季度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曾榮獲“安徽好人”“最美池州人”等榮譽。
喜鉆研精修理 成了“電力通”
七井山地區位于池州市石臺縣東北部,群山連綿、重巒疊嶂,海拔500~1100多米。長期以來,當地路途偏遠、條件艱苦,鮮有人愿意長期駐留。1987年至今,潘至勝負責當地供電服務并兼任供水管理工作,這一干就是30多年。
早在1984年,潘至勝接觸到了在當時很時髦的行當——放電影,他平時喜歡鉆研,又精通無線電修理,很快掌握了發電機發電工作原理和機械構造。1987年,七井山地區成立農電管理站,熟悉發電設備的潘至勝,就被安排擔任技術安全管理員,很快他就能勝任站內水輪機修理、排蓄故障清除等工作。此外,潘至勝還負責協助七井各村的配電維修工作,成為了“電力通”。
七井地區由于地勢和氣候因素,水資源匱乏,從1994年開始,石臺縣設計實施“東水西調”工程,架設管道,將水源引入七井山。管道架好了,但由于高海拔等原因,經常出現停水現象,管道維護搶修又成為新的難題。從2014年起,動手能力強,曾成功搶修管道為村里恢復供水的潘至勝又接到了保供水的任務。
頂風冒雪為村民保水保電
2015年大年三十晚上,村民們早已迫不及待地點燃爆竹慶賀新春,而此時七井山上的供水卻出現了問題,為盡快恢復正常供水,讓村民們開心過年,潘至勝依靠手電筒,沿線尋找供水故障地點,終于在一處涵洞中發現了故障點,在漆黑陰冷的涵洞里,他一干就是4個小時,最終排除故障恢復了居民供水。
2016年冬季,正下著大雪,潘至勝接到通知,一處高壓電線桿上的低壓線因結冰負重造成線路斷線,通電的線路掉落在地面上,極易引發路人的觸電危險,需馬上搶修。七井山地處高山區域,一旦遭遇大雪,便會冰雪封山,很難取得山下的支援。面對茫茫大雪,潘至勝背起50多斤重的裝備,徒步跋涉5公里,終于到達斷線故障點。面對已經結冰的電線桿,潘至勝敲一截冰,爬一段桿,經過奮戰4個多小時終于去除了險情,及時恢復了居民供電。
近年來,七井山發展特色生態農業種植,初步形成大棚辣椒、茄子、番茄等特色種植結構。為確保種植用戶正常用電,潘至勝主動上門了解客戶用電需求,深入種植大棚,全面巡檢電力設施,對用電線路、漏電保護器、抽水電機等設備進行測試,更換不合格開關、插座,全力消除各項用電隱患。同時,開展安全用電宣傳,指導種植戶安全用電、科學用電,受到用戶的交口稱贊。(章五九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