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以來,全省共出現7次沙塵天氣過程,主要集中在1月、3月和4月。6月1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22年安徽省生態環境狀況新聞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PM2.5濃度和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同比均有所改善,但我省空氣質量改善仍然沒有擺脫“氣象影響型”,面對今年不利氣象條件和眾多不確定因素,空氣質量改善形勢較為嚴峻。
2022年底至2023年初,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了近年來持續時間最長、范圍最大、污染程度最重的一次重污染天氣過程。“加之今年以來‘黃沙漫天'的沙塵天氣頻發,對居民身體健康和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曹哨兵介紹,今年1月以來,全省共出現7次沙塵天氣過程,主要集中在1月、3月和4月。
截至5月底,全省重污染天數為47天,其中由于沙塵天氣導致的重污染天數就有29天,淮北、宿州、亳州、阜陽、蚌埠、淮南6市受沙塵影響的重污染天數均達3天及以上。
重污染天氣期間,我省對各市進行差異化的精準指導,落實應急減排措施,確保本地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扭轉了不利局面,截至目前,我省PM2.5濃度和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同比均有所改善。
曹哨兵表示,目前,我省空氣質量改善仍然沒有擺脫“氣象影響型”,面對今年不利氣象條件和眾多不確定因素,空氣質量改善形勢較為嚴峻。
“我們將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三大攻堅戰。”曹哨兵表示,我省將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和減煤措施,加快推進鋼鐵企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推動水泥、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升級。以營運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為重點,加快高污染老舊機動車提前淘汰,并推進餐飲油煙污染專項整治,繼續開展揚塵污染治理排查整治和秸稈禁燒專項行動。
此外,我省將攜手兄弟省市共保藍天,夏季重點協同滬蘇浙地區共治臭氧污染,秋冬季重點加強蘇魯皖豫交界地區重污染天氣聯防聯控。并將提高重污染天氣預測預警和應急響應水平,加強空氣質量形勢研判,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監管執法。(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