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安徽省已連續37年未發現新發地方性克汀病病例,所有縣(市、區)繼續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狀態。2023年5月15日是我國第30個“防治碘缺乏病日”,記者從安徽省衛健委了解到,監測顯示我省碘鹽覆蓋率為96.00%,居民碘營養基本處于適宜水平。
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環境缺碘,造成人體碘攝入不足而發生的一組疾病和危害的總稱。我國大部分地區外環境(水、土壤等)幾乎都缺碘,歷史上碘缺乏病區的兒童中5%~15%有輕度智力障礙,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小癥),嚴重影響當地人口素質。預防碘缺乏病最簡便、安全、有效的方式是食用碘鹽,但人體內儲存的碘最多能維持3個月,因此要長期堅持食用碘鹽。
碘缺乏病曾嚴重危害我省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據介紹,建國初期我省局部地區甲狀腺腫患病率平均曾達53.7%。經過多年的積極防治,1987年全省基本控制了碘缺乏病;2000年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階段目標;2010年以縣為單位達到了消除碘缺乏病標準,2015年、2020年的“十二五”和“十三五”終期評估中,安徽省所有縣(市、區)繼續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狀態。截至2022年,已連續37年未發現新發地方性克汀病病例。
為防治碘缺乏病,我省制定防治工作規劃和方案,采取多項措施,成立了由衛生健康、經信、教育等19個部門組成的地方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協調促進多部門共同參與防治碘缺乏病。2011年,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鹽碘含量》和防治工作實際,我省將食鹽加碘標準由過去的35 毫克/千克下調為25毫克/千克,并于2012年3月15日實施。
此外,我省還加強監測,2022年,全省監測了103個非高碘縣(市、區)的30724份居民戶食用鹽,其中碘鹽29495份,未加碘食鹽1229份。碘鹽中合格碘鹽28440份、不合格碘鹽1055份。全省碘鹽覆蓋率為96.00%,未加碘食鹽率為4.00%;合格碘鹽食用率為92.57%,碘鹽合格率為96.42%;鹽碘中位數為23.01mg/kg;B超法檢測20486名8-10歲兒童,甲狀腺腫大率為0.72%,達到碘缺乏病消除標準,我省繼續保持碘缺乏病消除狀態;抽樣檢測20486份兒童和10238份孕婦的尿碘,其中位數分別為246.69微克/升和172.15微克/升,監測顯示我省居民碘營養基本處于適宜水平。
由于碘缺乏病是地球物理化學性疾病,自然環境缺碘無法通過人為干預而改變,決定了消除碘缺乏病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絲毫不能放松。我省將進一步落實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碘缺乏病綜合防治措施,加強居民戶鹽碘、飲用水水碘和重點人群碘營養的動態監測,保障人群碘營養水平處于適宜狀態。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