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近日,由張言波博士投資1.08億元的年產1000噸智能終端配套用光學級功能性薄膜新材料項目正式簽約,落地于黃山市歙縣經濟開發區。
這是歙縣近年來首個由博士直接投資的供地項目。
據了解,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億元以上,年實繳稅收430萬元以上。
該項目的落地,對進一步優化歙縣園區產業結構、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營造良好人才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歙縣聚焦全國重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長三角、京津滬等地區上游企業人才優勢,加大高層次人才柔性引用力度,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累計柔性招引36名博士入企服務,助企申請專利超100余個,促成產學研合作40余項,帶動主導產業新增產值30多億元。
張言波,200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博士研究生。張言波博士在新材料研究領域取得多項成績,獲得發明專利8項,其中一項為PCT國際發明專利,實用新型發明專利50余項;研發成果3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三等獎;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研發產品主要應用于消費電子、新能源等行業,為蘋果、華為、小米、比亞迪等國際國內著名企業產品配套。
因業務發展需要,張言波博士今年以來一直在長三角地區選擇合適的投資地。
張言波博士表示,他們選擇在歙縣經濟開發區投資辦廠,主要是感受到了歙縣的滿滿誠意,“優良的營商環境和人才創業環境是我最為看重的,落地歙縣后,將逐步整合其他地區工廠,以歙縣為總部發展壯大”。
歙縣還出臺了“博士入企”“科技副總”激勵政策。對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的博士,由縣委人才辦、科商經信局和園區管委會通過動態掌握等方式,了解其在企業貢獻情況,除企業薪酬之外,達到“合格”等次的獎勵2萬元,達到“優秀”等次的獎勵3萬元;符合“引客松英才計劃”政策條件的,給予住房補貼等激勵;對企業與博士合作申報的產學研項目,積極幫助對上爭取資金。如黃山聯固新材料公司通過產學研項目爭取省級配套獎勵資金70萬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近年來,歙縣以爭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契機,深入實施“迎客松英才計劃”,創新打造“新安夜話”發展品牌,通過人才政策優化升級、創優營商環境等系列舉措,用真招實策、真金白銀,吸引各類人才來歙創意創新創業。
(安徽商報融媒體見習記者 徐宏博 記者 常誠 實習生 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