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一邊是“五臟俱全”的袖珍公園。蕪湖市迎客松大道南側的“蕪小園·迎客園”里,一名頭戴鴨舌帽的老人正在悠閑地打拳,孩子們正在旁邊黃藍地面組成的兒童活動區域里玩鬧嬉戲。
蕪小園·迎客園的原貌由東側游步道、小廣場和西側市政綠地組成。改造前這里設施破損陳舊、功能性欠缺。在改造中,保留了原有的雪松、杜英、樸樹等大喬木,同時在林下新設計了一條彩色漫步道,以流水般的曲線貫穿東西兩處地塊,并將休閑廊架、兒童活動區、健身區等穿插其中。
據介紹,“蕪小園”是蕪湖市“口袋公園”的統一名稱。2022年,蕪湖市共新建、改造志喜園、晨曦園、晴嵐園等50個蕪小園·口袋公園。
“您今日消耗10卡路里。” 迎客園的一名市民運動結束后,健身設備上傳來了提示聲。“蕪小園·迎客園”在建設過程中,將公園美景和運動健身有機結合,在園內專門設置了二代智能健身場地,體現公益、便民、智能特色。
在口袋公園建設工程中,蕪湖市根據市民需求,增設體育健身器材和便民服務設施,推動游園綠地由單一的綠化功能向景觀、文化、休憩、生態、康體等復合功能轉變升級,突出城市公共空間的服務功能和人文屬性。
與普通健身設備不同,新設置的二代智能健身器材利用太陽能發電,具有數據統計和處理功能。市民在智能健身器材上鍛煉完身體后,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實時看到運動時長及消耗的卡路里數據,以此引導市民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科學健身。
“家門口有個口袋公園,老百姓出門就能看到景,散步鍛煉也方便,這是政府為咱老百姓辦的實事、辦的好事。”正在迎客園內散步的丁智老人說道。
此外,蕪小園·口袋公園在項目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城市的核心是人”這一原則,以滿足人民群眾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堅持“一園一策”“一園一品”,開展整體打造。
丁智表示,自己住在距此不遠的老舊小區,迎客園建成之前,只能選擇在小區里散步,或者去距離較遠的大型公園里鍛煉。現如今,自己每天早上買完菜后,都會來到迎客園里轉一轉。
據了解,蕪湖市通過微改造和精提升,“化繁為簡,小中見大”,因地制宜將道路節點、街頭轉角打造為供群眾休閑游憩的綠色公共空間。通過建設“口袋公園”,蕪湖市當年新建、提升綠化面積27.04萬平方米。
2023年蕪湖市還將計劃再建設打造50個蕪小園·口袋公園,力爭消滅城市公園服務半徑覆蓋死角,打造“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15分鐘休閑生活圈,為市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建成后的口袋公園將與周邊綜合性公園相互補充、互為點綴,是綠地系統和城市風景中“小而精”的重要節點,城市公園布局也由此連點成線、連線成網,形成了多層次、多功能、復合型綠色生態網絡。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常誠 見習記者 徐宏博實習生 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