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輛貨車,為啥在安慶市宿松縣過不了年檢,卻能在合肥市廬江縣順利通過?這是營商環境問題,還是存在法律洼地?”近日,安慶市宿松縣的陳先生提出這樣的疑問。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車開了4年突然沒法年檢
做商貿生意的陳先生,2017年11月23日從宿松天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購得一輛當月出廠的江淮牌輕型倉柵式貨車,車價128000元。同年11月27日,該車經宿松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車管所查驗合格,入戶上牌。行駛證顯示,車輛整備質量2600公斤。
之后的3年,陳先生的貨車在宿松年檢都很順利,然而2021年開始遇到了大麻煩,車子在宿松縣所有機動車檢測機構都過不了年檢。
“一上磅秤,超重近一噸,和行駛證標注的整備質量相去甚遠。”陳先生說,他的車子買來后沒加裝任何東西,機動車檢測機構工作人員卻直截了當地告訴他,“現在公安部門要求嚴查‘大噸小標’,這車在宿松、甚至安慶都檢不了。”
那街上跑的同款江淮牌輕型倉柵式貨車,又是如何過檢上路的呢?
一名汽車修理廠的師傅向陳先生點了條路,在毗鄰的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可以通過年檢,不過要多花點錢。
2021年11月中旬,眼瞅著年檢快要到期,陳先生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將車交給一名自稱能包過的黃牛,雙方約定年檢通過后即支付1800元年檢費,而在宿松,輕型貨車年檢費一般在三四百元。
很快車輛順利通過了年檢,行駛證蓋上了鄂J的年檢章。
[記者調查]
安全技術檢驗報告疑造假
2022年11月,年檢時間又到了,陳先生再次遇到了麻煩,這次他的貨車不僅宿松縣檢不了,毗鄰的黃岡市也不給年檢了。
“去年幫忙的人說,黃岡那邊出了事,管嚴了,今年給錢也檢不了了,得要去合肥檢。”陳先生告訴記者,正規渠道購買的汽車,卻不能正常年檢,哪有這樣的道理?難道各地執行的不是同樣的法律法規?如果是產品質量問題,那也不能讓消費者承擔責任。
接到陳先生反映后,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來到宿松縣進行調查。
2022年11月11日上午,在宿松一家機動車檢驗機構,一名工作人員駕駛陳先生空載的貨車上線檢車。
但不一會,這名工作人員就將車開了回來。“過不了,這車整備質量超重太多。”工作人員說。
“找人下掉全部鐵柵欄,減輕重量,可行?”記者問。
“那不是非法改裝?那也檢不了。”工作人員回答。
“你可知道有什么辦法能過檢?”記者再問。
“現在都管緊了。”這名工作人員搖了搖頭說。
記者從行駛證和宿松縣車管所調取的安徽省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報告、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出廠合格證上看到,該貨車的整備質量標注均為2600公斤,而如今稱重的實際結果顯示是3520公斤,相差了足足920公斤。
廠家回應可找人通過年檢
車輛沒有任何改裝,為何3年后竟然“增重”了近三分之一?記者撥打了江淮汽車的客服電話,說明情況后,客服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會盡快安排工作人員調查處理。
11月 11日下午,一名自稱江淮汽車安慶經銷商的工作人員來電告訴記者,這類“大噸小標”的情況很多見,他們公司可以幫助車主找黃牛將車送到外地去年檢。
“那不是錯上加錯嗎?萬一出了交通事故,查出‘大噸小標’通過年檢上路行駛,誰來擔責?”記者問道。
對此問題, 對方沒有作答。
隨后記者又撥通了0551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工作人員記錄下記者反映的情況后,表示將在10個工作日以內予以答復。
幾天后,合肥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名自稱姓陸的工作人員給記者來電,說經他們和廠家溝通,廠家將幫車主通過年檢。
記者表示,這個年檢怎么幫?如果是通過黃牛讓“大噸小標”貨車過年檢不是違法嗎?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注的應該是車輛是否存在大噸小標的問題?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車主是在宿松買的車,可以就此問題向宿松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
12月5日,記者聯系了車主陳先生,他說由于車輛在當地檢不過,而年檢要過期,他不得不掏了1500元,讓江淮汽車經銷商找人幫忙年檢。
記者看到陳先生的行駛證上新增了一個皖A的年檢章,說明年檢地在合肥。
據了解,12月5日,陳先生將該貨車“大噸小標”可能存在質量問題向宿松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了書面投訴。
[記者探訪]
廬江湯池檢測公司“可檢”
據陳先生后來了解,其車輛這次是在合肥市廬江縣湯池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檢測通過的。那么陳先生的車在宿松當地無法通過年檢,在廬江這家檢測公司又是怎么樣通過年檢的呢?12月14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來到了廬江縣湯池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進行了探訪。
在檢測公司業務大廳內,多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檢測公司內有不少類似于陳先生這樣的貨車正在等待檢測。記者以有一輛“大噸小標”貨車需要檢測為由,向一名工作人員進行咨詢。
“你的車子是藍牌嗎?哪一年買的?”一工作人員詢問道。
“是藍牌的車,2017年買的,這種能通過嗎?”記者回答道。
隨后該工作人員又詢問記者車重超多少的問題。
在得知該車行駛證上的整備質量為2600公斤,實際上磅秤超重近一噸時,該工作人員明確答復稱,“可以檢測。”
“只要車子上磅秤的重量不高于行駛證上的總重量就可以年檢,你的車子上磅秤重量是3.5噸左右,而行駛證上的總質量是4噸多,所以是可以年檢的。”該工作人員稱,可以將車開過去年檢,而檢測費用是460元左右。
為了進一步確認該工作人員的說法,記者又換了一個窗口,咨詢另一名工作人員,得到的答復也是相同的。
根據廬江縣湯池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的說法,只要車子的實際整備質量(車重)不超過行駛證上的總質量,就可以過來進行檢測。
記者通過探訪發現,陳先生的車子是可以直接送到這里年檢,其車重是符合該檢測公司的通過標準的。
合肥基本能檢 安慶卻都檢不了



同樣的車子,宿松檢測不了,廬江這家檢測公司卻能檢測,這是為何呢?記者也將問題拋給了廬江縣湯池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其回答稱“可能是各個檢測站情況不一樣,我們這是能檢的”。
隨后,記者也咨詢了合肥和安慶兩地的多家檢測公司,發現兩地的情況截然不同。合肥的多家檢測機構均表示可以檢測。在合肥市合作化路上的一家檢測機構,工作人員看了看記者提供的行駛證照片,詢問了車子上磅的實際整備質量,隨后表示,這個是可以檢測的,費用是400多元。該工作人員也表示,車子的實際質量不超過行駛證上的總重量是可以檢測的。
記者探訪的合肥多家檢測公司的回答基本相同,只有一家檢測機構表示,“你在其他家上線檢測過不行,那來我們家應該也不行。”
與之相反的是,記者咨詢的位于安慶市的多家檢測機構,他們均回答,整備質量超過近1噸的車子沒有辦法檢測。“你這車子超重了,超了一點還行,超這么多我們沒辦法檢測,我們這邊都不行。合肥那邊能檢測你就去那邊。”安慶一家檢測站工作人員回答道。
那么根據政策,類似的車輛到底能不能通過年檢,各地檢測站的標準為何不統一?記者從一位業內人士處獲悉,2021年9月正式施行的一份國家行業標準中提到,類似車輛稱重的實際質量不能超過行駛證上整備質量的10%,如果超過了是不能通過年檢的,“但是之前還有很多超標車,對于這些車,相關部門也下發通知設立了一個過渡期。”
該人士介紹說,在過渡期內,對于這些超標車,第一次進行年檢的時候,原則上還是予以通過,但是必須要對車主進行告知,“就是提醒車主,這個車重量超了標準,需要整改,至于怎么整改,是找廠家還是經銷商,那由車主決定。”上述業內人士稱,如果車主多次被提醒后依然沒有整改,下一次年檢就不會予以通過了。
該業內人士表示,對于這一通知各個檢測站可能理解不一樣,所以執行起來可能也有不一致的地方,而且該過渡期政策何時結束也尚未通知。
[新聞背景]
國家兩部委發文 嚴查“大噸小標”
所謂的“大噸小標”,通常指的是大噸位的貨車,卻標注小噸位,即貨車實際整備質量遠高于《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記載的整備質量。貨車“大噸小標”的目的就是以偷逃規費、降低運輸成本為手段提高市場競爭力。這樣的結果不僅擾亂了運輸市場秩序,造成不公平競爭,而且存在極大安全隱患,這一亂象造成的慘烈交通事故不勝枚舉。
為此,2022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輕型貨車、小微型載客汽車生產和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從產品源頭有效消除輕型貨車“大噸小標”,同時壓實各方責任,形成“嚴禁違規車輛出廠、嚴禁給違規車輛上牌、嚴肅開展責任倒追”的監管閉環,提高監管效能。
要求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嚴格執法,規范查驗程序,對不符合國家標準,或與《公告》、合格證不一致的,不予辦理注冊登記,嚴禁為“大噸小標”等違規車輛登記,對發現涉嫌違規的,固定違規證據,通過信息系統上報;嚴格落實違規檢驗登記責任追究制度,對發現檢驗機構出具虛假報告、民警或工作人員為“大噸小標”違規車輛登記上牌的,依法依規從嚴從重處理。嚴格開展事故深度調查,對“大噸小標”貨車和非法改裝客車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的,依法追究違規生產、銷售企業和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喬劍 張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