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因為礦的污染,附近的兩條河被稱為兩條‘黃龍’,現在有魚有蝦水質達標,治理前后,真是天壤之別。”5月29日,2025年“江淮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來到廬江縣鐘山鐵礦修復項目現場,曾經的老礦長,如今的留守負責人盧昌春,看著礦坑上下郁郁蔥蔥的樹木,以及坑頂不遠處正在建設的酒店,很是欣慰。在巢湖散兵鎮的犁頭尖礦,通過降坡削坡、綠化工程等工程,最終恢復了林地與灌木林地。
犁頭尖礦修復治理前
犁頭尖礦修復治理后
90米巖壁搭鋼架植入耐酸樹種草籽
鐘山鐵礦是廬江縣一座大型露天開采硫鐵礦山,礦區面積0.2072平方公里,自1979年投產至2017年關停,長期露天開采導致山體裸露、棄渣尾礦堆積、酸性淋溶水積存及重金屬污染,形成“工業瘡疤”。2021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將其列為問題41號,要求徹底整改。
廬江縣以該礦區為突破口,構建了“溯源治污、山水同治、生態優先”的治理體系,累計投入資金3.96億元,圍繞露天采坑和排土場邊坡陡峭、土壤層薄、酸化嚴重、棄渣堆積等生態修復技術難點進行整改。
“采礦廢坑內有96萬立方的酸性污水,PH值為2,對下游構成的重大環境風險。”項目施工方中核大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的現場負責人葛劍冰介紹,通過構建“截排水工程+硫還原菌等微生物菌劑”雙效凈化體系,徹底根治酸性淋溶水污染源,同步推進260萬立方米棄渣回填、地表徑流截流等工程,從源頭阻斷污染物入河路徑。
礦坑深達90米,水、土、草籽都存不住,生態復綠是個難題。“在90米高的巖壁上錨固螺紋鋼骨架,填充特制營養基質后植入耐酸樹種與草籽,通過滴灌系統實現精準養護。”葛劍冰介紹,目前已構建穩定多樣的植被群落面積82萬㎡,基本實現了山體復綠的目標。
鐵礦即將化身網紅旅游景點
隨著鐘山鐵礦生態系統的逐步恢復,巢湖—兆河小流域以及長江—西河小流域上游的酸性廢水污染源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廬江山水資源豐富,曾面臨嚴峻的礦山生態治理挑戰。面對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該縣將礦山修復納入巢湖綜合治理與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框架,啟動全域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將8處重點礦區融入巢湖兆河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系統。
自2020年啟動廬南礦山生態修復重大支撐性工程以來,帶動流域整體生態質量提升。廬江縣將鐘山鐵礦環境問題整改、生態修復與文旅產業發展等結合,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打造鐘山鐵礦文旅項目,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和周邊山水資源進行了旅游開發,實現了“創傷修復”到“肌理重塑”“功能再造”的“三步走”。
目前,廬江縣在鐘山山頂平臺上建設了“懸崖酒店”“天空書屋”等文旅項目,并在整治后的尾礦庫附近規劃建設了中餐廳、山野民宿、會議室和相關附屬設施。項目累計投入1.68億元,將于2025年底建成對外開放,成為“廬南川藏線”18景之一,曾經滿目瘡痍的鐘山鐵礦即將化身網紅旅游景點。
養護水塘+噴灌系統解決綠化難題
位于巢湖市散兵鎮的犁頭尖礦原為中材安徽水泥有限公司生產礦山,開采水泥用石灰石。
2019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巢湖風景名勝區內違規開礦頻發破壞山體嚴重問題,巢湖市將中材犁頭尖礦關閉退出,并納入巢湖市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二期)進行生態修復。2021年1月21日該項目正式開工,于2024年1月8日竣工。
修復內容主要包括降坡削坡、坡面危巖清除、碎石清理、綠化工程、截排水工程、安全警示工程、監測工程、養護工程等。“修復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水源問題。”巢湖市自然規劃局黨組成員、總經濟師周飛介紹,由于開采時山體破壞完以后,表層土剝離,修復中需要覆土、綠化種植,而石灰石附著力差,為了解決這些難題,配套了噴灌系統,并利用地勢設立了養護水塘,“不僅可以長期養護,還能節約水源。”
據介紹,該項目生態修復面積71.35h㎡,最終恢復林地841.2畝,灌木林地203.85畝。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