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強頭部醫院、全力打造高水平醫院及高峰學科、打造縣域醫共體3.0版本、主要檢查檢驗結果實現全省聯通調閱。 4月11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奮發有為往前趕”系列發布會第五場“奮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省將推動醫療服務體系提質提效,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走深走實,開展“體重管理年”等活動,并將全面落實推廣“先診療、后結算”、方便慢病患者用藥、提供周末疫苗接種等10條基層便民惠民舉措。
建設6-10個省級醫學中心
“我省主要健康指標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劉同柱介紹,據初步統計,2024年全省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降至4.79/10萬、1.9‰、3.5‰。
2025年,我省將建強頭部醫院,推動醫療服務體系提質提效。“全力打造2家高水平醫院、12個高峰學科,建設6-10個省級醫學中心,積極爭創國家醫學中心。”劉同柱表示,還將加強9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及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運營管理,組建一批專科聯盟,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據介紹,2025年,我省力爭90%的縣(市)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推動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達到國家能力標準,健全農村急救體系,打造“30分鐘急救圈”,兩年內實現每個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大學生村醫。
我省將以學習三明經驗牽引安徽醫改,推廣實體化會診轉診中心、慢病“小包干”、“三師一患”新型慢病管理模式等經驗,打造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
新增24個縣級獨立公辦托育機構
我省還將提升婦幼保健機構兒科服務能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兒科服務比例達到90%以上,開展“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強化體重管理科學指導、創新體重管理科普形式等15條舉措。
劉同柱介紹,為改善患者就醫體驗,解決大醫院“號難掛”“院難住”便民惠民服務舉措,我省將推進省級號源向40家市、縣級醫院開放。
在生育支持方面,我省將重點提升普惠育幼服務供給質量和使用率,新增24個縣級獨立公辦托育機構,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并優化老年健康服務。持續推進“一科三院雙中心”建設,開展醫養聯合體試點,力爭全省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約率達100%。
此外,還將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一網通辦,試點拓展婦幼保健機構產后康復、月子中心等服務。
全省41家鄉鎮衛生院配備了CT等設備
2024年1月份,我省印發文件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和水平,一年來取得明顯成效。“全省91%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能力標準,同比提升6個百分點。”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馬勇介紹,其中,191家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水平,同比提升11.7個百分點。
據介紹,我省通過申報相關項目,為全省41家鄉鎮衛生院配備CT等設備。建成鄉鎮衛生院院前急救站點390個,提供急救服務33.6萬人次。全省95%以上村衛生室納入基本醫保定點管理。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提升計劃”,累計培養1萬余人。
此外,依托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我省59個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四下沉”實現全覆蓋,全年派駐到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級及以上醫師近2000人,診療服務75萬余人次。
馬勇介紹,省衛健委將謀劃推進醫療衛生強基工程,繼續為有需求的鄉鎮衛生院配備CT/DR等設備、醫學影像覆蓋率達到80%以上,推進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達到國家能力標準,行政村衛生室全部納入基本醫保定點服務范圍。
近年來,我省打造縣域醫共體3.0版本,到2027年,實現牽頭醫院綜合能力、縣域醫療衛生整體服務能力、有序就醫格局、醫保基金使用效能、縣域居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升。全面推動實體化建設運行會診轉診中心,解決好跨省跨區域就醫難題。
檢查檢驗結果實現全省聯通調閱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衛生服務體系的“網底”,我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定位從注重機構全覆蓋,轉向更加注重服務全覆蓋。
據介紹,我省不斷強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并將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脫貧人口、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作為簽約服務重點人群,優先簽約、優先服務。目前,全人群簽約覆蓋率53.1%、重點人群簽約率81.9%。
此外,我省還開展了為期兩年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效。目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達到75.7%、74.7%。
在基層便民惠民服務舉措方面,我省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省級影像云平臺,主要檢查檢驗結果實現全省聯通調閱,互認項目由119項增至382項。“全面落實推廣‘先診療、后結算’、深化‘一老一小’健康服務、方便慢病患者用藥、提供周末疫苗接種等10條基層便民惠民舉措。”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馬勇介紹,全省9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可提供“先診療、后結算”一站式服務、兒科門診、慢性病長期處方、預約周末疫苗接種服務。
建成首個校地聯合大健康產業園
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我省將其列入十大新興產業。
“目前已形成覆蓋藥材種植養殖、醫藥研發制造、醫藥商貿、健康管理與促進服務等在內的生命健康產業體系,擁有《健康產業統計分類(2019)》確定的全部13個大類、58個中類,以及92個小類中的86個。”省計生協專職副會長、省生命健康產業推進組辦公室主任徐雪暉介紹,2024年,全省醫藥工業規上營收突破千億元,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我省創新實力不斷增強。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掛牌運行,擁有中國科學院腦功能與腦疾病重點實驗室等87家生命健康領域重點實驗室,形成了一批全國領先的創新成果。
徐雪暉介紹,我省構建創新生態體系,開展招才引智專項活動,組建62億元的生命健康產業主題母基金,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場景打造,新建高端醫療器械合肥服務站,成立首個生命健康產業平臺公司,建成首個校地聯合的蚌醫大健康產業園。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