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4月11日,伴隨著這首蘊含著“和”文化的經典詩句,“春游江淮·家風千年”第七屆安徽名人館詩詞誦讀會在安徽名人館東廣場盛大舉行。此次活動由安徽名人館聯合合肥市師范附屬小學、合肥市宋村小學、合肥市上海路小學共同舉辦,旨在溯源中國“和文化”,弘揚和諧家風文化。
活動以六尺巷典故為切入點。清代大學士張英以寬厚胸襟化解鄰里紛爭,成就了鄰里謙讓、以和為貴的佳話。這條窄巷見證了“以和為貴”的處世智慧,成為中華文明謙和精神的象征。
活動現場,近千名學生齊聚一堂,齊聲誦讀《朱子家訓》《誡子書》《道德經》等典籍選段。他們用清脆的童聲傳遞“禮讓修身、和諧齊家”的理念,在經典中感悟“以和為美”的深遠意義,汲取“謙和共濟”的精神力量。從“上善若水”的柔韌之道,到“讀書志在圣賢”的家風傳承,學生們沉浸在經典的魅力中。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一堂生動的德育課堂。以文化人,潤物無聲,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美德的熏陶。
未來,安徽名人館將持續挖掘本土人文資源,通過研學實踐、社教活動等形式,推動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深度融合,助力青少年成長為有理想、有擔當的新時代建設者。“禮、讓、和”的精神將如春風化雨,繼續浸潤江淮大地,為社會發展注入歷久彌新的文明力量。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楊雪嬌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