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今后在作業時將更有安全保障。4月10日,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消息,擬進一步推進全省智慧工地建設,提升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注意到,建筑施工中的一些“危、繁、臟、重”人工作業將被智能建造技術產品替代。
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智慧工地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工程質量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路徑。為進一步強化信息技術與施工管理深度融合,提升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省住建廳起草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全省智慧工地建設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通知》),并公開征求意見。我省將以“系統集成、數據賦能、精準監管、長效運行”為原則,推動智慧工地建設從“試點示范”向“全面應用”轉變。預計到2027年底,全省智慧工地建設全面有序開展,建立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智慧工地管理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智慧工地整體建設模式基本形成,工程質量安全數字化管理效能顯著提高,數字化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智慧監管模式全面向質量安全以外領域融合、推廣,建筑工地施工現場管理信息化水平持續提升。
《通知》提出,我省將依托中國建造(安徽)互聯網平臺,加快建設省級智慧工地“監管端+企業端”管理平臺,綜合運用 BIM、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通訊、AI、區塊鏈等新技術,集成相關智能終端設備,開展施工模擬分析、施工組織設計等工作,加強施工過程管理,提高施工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2025年底前,全省所有規模以上的政府投資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項目(含新建、改擴建)主要數據接入省級智慧工地監管端系統;2026年底前,全省所有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項目(含新建、改擴建)主要數據接入省級智慧工地監管端系統。
按照《通知》要求,我省將推進智慧工地統一監管模式,建立智慧工地建設標準體系,構建施工安全科技保障體系。具體包括:加快推廣涉及施工安全的智能建造技術產品,替代“危、繁、臟、重”的人工作業,推動危大工程作業面“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加快形成施工安全領域新質生產力,淘汰危及安全生產的施工工藝、設備和材料。探索建立基于智慧工地大數據的保險費率調節機制,引入建筑施工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工程質量保險等市場化手段作為工程質量安全管控的抓手,激勵工程項目改善質量安全管理和提高效率。
為了讓智慧工地高質量發展,我省各地還將加強智慧工地行業管理,一體推動智慧工地“建、管、用、維、服”。嚴肅查處數據造假、故意設置接入門檻、強制性收費等行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企業和相關單位推薦、指定產品和供應商,引導市場選擇優質服務商。同時,鼓勵企業與院校、科研機構參與共建試驗室和實訓基地等,增強智慧工地人才供給。健全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支持開展專業人才培訓,保障智慧工地人才供給。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