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看合肥,瑤海向新。2024年,瑤海區乘風破浪、砥礪前行,續寫著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鋪陳著乘勢而上的美好愿景。
刷新,綜合實力持續提升,連續入圍“賽迪百強區”;創新,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規上工業企業數增長20%,為歷年最高。煥新,城市更新穩步推進,在全市率先開展區域性總體城市設計;清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升至29.7%。
城市“年輕力”,東部新中心。2024年,瑤海區聚焦“新中心+主戰場”定位,東部新中心建設步入新階段。2025年,瑤海區將更快速度建設東部新中心,努力打造宜居宜業新城。
刷新:區域發展綜合實力再攀新高
過去一年,瑤海區縱深推進“三大行動”,加快建設“五大瑤海”,經濟社會發展挺進“四強”:2024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59位、2024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第83位、2024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區第47位,連續入圍“賽迪百強區”,區域發展綜合實力再攀新高。
2024年,瑤海區新簽約重點產業項目90個,總投資220億元,新增省外億元以上項目18個;22個總部項目落地運營,招引60個腰部項目,增速107%、全市第1;基金招引落地項目18個,完成投資5億元;商協會大廈集聚商協會149家,新招引落地企業188家;分別在香港、澳門建立新鄉賢“雙招雙引”聯絡站,外商直接投資2042萬美元……瑤海區招引再結碩果。
2025年,瑤海區明確了產業發展方向,深化“微園區+基金+場景應用”引育模式,優化大數據產業聯盟、MAH轉化中心、商協會大廈等產業平臺,依托一谷三基地、十里產業長廊等園區載體,全力打造高端裝備制造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機器人等新興產業集群。加速培育未來產業,加快推進智新創谷產業園、新能源(氫能)產業園等園區建設,快速布局一批智能機器人、氫能等未來產業項目。
同時,還將大力推進工業上樓,推行“研發+總部+委外制造”模式,力爭規上工業企業數翻一番;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培育“專精特新”企業20家;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力爭招引落地重點產業項目100個……一個動能澎湃的瑤海正在長成。
創新: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新質生產力熱潮涌動
1月3日,谷器數據公司總部遷至位于合肥市瑤海區的中國網谷物聯網科技產業園。這家國內第一、唯一通過SaaS+低代碼開發的企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服務商還同時決定,把研發中心、運營中心及銷售中心一并遷入,這與禾豐科技新材料及智能裝備制造低碳產業園項目開工時間僅相距6天。
厚積薄發。隨著工業重回大城市、重回主城區等概念持續升溫,瑤海區聚焦新質生產力與新型工業化發力,位于南淝河畔的合肥物聯網科技產業園優勢愈發明顯,吸引一批新興的現代都市工業企業進駐。以安徽銀通物聯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深耕融合支付應用領域等各個領域,歷經多年的發展與沉淀,在瑤海順利成長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過去一年間,瑤海區實施工業升規提質三年行動,長三角數字科技示范園三期、研力電子產業園建成投用,禾豐科技低碳產業園開工建設,物聯網科技產業園二期、三期即將開工。德恒汽車等一批“小、專、精”工業企業落地,規上工業企業數增長20%,歷年最高,專精特新企業數增長50%,連續2年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近年來,瑤海區持續營造更有競爭力、更加開放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環境,連續兩年科技創新指數位居安徽城區前三,科技創新指數上升量合肥市第一。聚焦“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瑤海區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積極搶占機器人產業新賽道,與頭部企業樂聚機器人簽約共建人形機器人產業園,史河機器人啟動總部遷入;加快集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招引盛芯科技等項目19個;推動生命健康產業特色發展,MAH產業體系逐步成型,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研究院正式運營,新增B證企業3家,集聚醫藥企業26家。
煥新:提升城區能級活力,催動瑤海華麗蝶變
2024年12月28日,老合鋼解危處置啟秀苑項目正式分房,現代化高樓拔地而起,與曾破敗落后的老合鋼地塊影像重疊,著實令人振奮。
2024年,瑤海區高效推進征遷安置,一體實施“拆、建、安、管”,在合肥市率先開展區域性總體城市設計,單元控規及街坊編制覆蓋率居全市前列,全年共計完成征遷105萬平米,大店北、雨山路西等400畝經營性用地上市成交,多渠道籌集資金助力城中村改造,累計實施改造城中村23個,完成文明大院等12個老舊小區整治,惠及群眾1590戶。
聚焦“提品質+精治理”理念,瑤海區城市更新不斷刷新城市顏值。中國(合肥)服裝原創設計基地開街,新鴻安片區征遷上市。星海灣項目和市黨風廉政教育基地項目榮獲“黃山杯”獎,郎溪路、包公大道項目通過全國市政工程最高質量水平評價,廣德路項目獲評第16屆“中國鋼結構金獎”。
值得關注的是,瑤海區2024年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1.84億元保障城市更新,組織申報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超150億元,為城市更新重點項目實施提供有力支撐;創造性推動科技賦能,實現全區征遷安置信息化平臺一體化、數智化管理。
2025年,瑤海區明確將更強統籌推動城市更新,努力提升城區能級活力。其中,將聚力片區更新,實現龔大塘片區更新圓滿收官,加快推進和平路片區開發建設,適時啟動龍崗片區等城市更新項目。攻堅城中村改造,完成全部32個下剩項目改造,力爭征遷面積再超百萬平方米。
清新:逐綠前行,守護藍天白云
2024年9月,瑤海區的二十埠河流域環境治理及產業融合發展(EOD)項目公開招標,未來將生態環境治理和關聯產業有效融合、增值反哺、統籌推進、市場化運作、一體化實施。這是瑤海始終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過去一年,瑤海區“無廢城市”建設扎實推進,9家單位獲評“無廢細胞”。5處初期雨水調蓄項目全部投用,5處考核斷面水質均達到考核標準。PM2.5、PM10濃度分別下降3.4%、19.1%。新增公園游園6個,新建提升綠化面積45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升至29.7%。一個個逐綠前行、因綠而興的生態文明故事正在上演。
而在2025年,瑤海區將進一步加快二十埠河流域EOD項目建設,推進環境治理與產業融合發展。強化排口溯源監管,力爭5處考核斷面全部達到Ⅲ類標準。同時,健全大氣污染管控聯動機制,全力壓降PM2.5、PM10濃度,穩步提高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守護好人民群眾的藍天白云。瑤海區還將建成投用綠色循環綜合體,持續完善固廢綜合治理體系,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新中心:“科技+產業+文旅”,打造融合發展試驗區
“合肥東部新中心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經驗”入選2024年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案例選題,合肥物聯網科技產業園納入“科大硅谷”創新單元拓展載體……2024年,瑤海區舉“全區之力”繪就合肥東部新中心這座“未來之城”生動畫卷。
2024年,聚焦“新中心+主戰場”定位,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步入新階段,面積擴容至10.4平方公里,全年新開工項目15個,續建31個,總投資55億元。7月,合肥市博物館混凝土結構封頂;11月,合肥市兒童醫院新區項目完成封頂;12月,復興集團首個市場化開發項目“雲啟東方”實現首開,合肥市和平小學新校、三十八中新校等教育項目投用招生,集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展示、服務六位一體的合肥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建成投用,軌道交通6號線、龍崗路項目保障有力,障山路、濱河路等4條支路建成,唐橋公園一期對外開放……“高品質生活中心、新業態集聚中心”越來越具象化。
2025年,瑤海區將統籌推進“一河兩岸三地”建設,加快由建設管理向建設發展轉變,全面啟動核心區開發建設。圍繞省市重點產業鏈,東部新中心將布局“高端裝備制造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集群,加速落地一批高成長性腰部企業,努力打造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高標準規劃建設十里產業長廊,加快紅旗產業園升級改造,做強產業發展平臺支撐。持續擦亮“一廊一灣一園”區域發展特色名片,全面打造“科技賦能+產業更新”新高地和“科技+產業+文旅”融合發展試驗區。
(通訊員 關堂所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