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在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方面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代新征程,旅游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當涂縣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獨具特色的旅游發展之路,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促進經濟發展、構筑精神家園。如何更好地展示縣域形象,增進文明互鑒,全力推進全縣文旅事業再上新臺階,當涂縣的探索與奮進從未停歇。
秋高氣爽的季節,雨過天晴的時候,立于當涂縣大青山腳下,遙望群山之隱翠,不禁讓人沉醉于這一片靜謐的山林。不遠處,十里桃林早已褪去粉衣,等待下一年的綻放。
江南自古繁華,江左人杰地靈。大青山亦是“有情之地”,詩仙李白終老于此,米芾曾提筆寫下“第一山”。如今,歷久彌新的大青山正煥發時代生機,引得游人來,留得八方客。近年來,當涂縣依托境內“一山四水五分田”的優美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人文資源,堅持以“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縣”為目標,大力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創新開發農業觀光、生態康養、民俗演藝、運動休閑、采摘垂釣等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實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美麗格局。全縣鄉村旅游經濟呈現較快發展態勢,獲評安徽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最美縣域,連續七年獲評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
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 賡續悠久文脈 傳承蒙學經典
“久臥青山云,遂為青山客”。唐代大詩人李白流連當涂,寫下56首名篇,并終老于此。千年以來,世人追隨詩仙的腳步從未停滯,當涂的李白文化園,亦是多少文人墨客朝圣的必訪之地。近年來,當涂縣李白文化旅游區多舉并措,深度開發利用現有李白文化資源,積極推進李白文化園環境提升改造,豐富游客旅行體驗。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發、生產、銷售“李白IP”周邊文創產品,通過網絡空間,把李白文化推介到世界的各個角落。隨著李白詩歌節拜謁詩仙活動、研學、誦讀、詩歌大賽等各種方式,讓更多的傳統文化愛好者了解李白與當涂的千載情緣。這位家喻戶曉的千古詩仙,為當涂的山水間增添了浪漫的詩意,奠定了這座山水詩都的文脈底色。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清晨的當涂縣太白公園千字文書院里,傳來瑯瑯書聲。史載,千年以前,世居姑孰(今當涂)的南梁才子周興嗣,在梁武帝敕令下,一夜著就蒙學經典《千字文》。《千字文》的著成扭轉前代奢靡浮華之文風,更開啟了歷代《千字文》書法的創作,它對后世的影響亦是延綿不絕。
當涂千字文書院,秉承推廣華夏人文,傳承國學經典的理念,發揮了《千字文》文化研究、保護、傳承的載體作用。近年來,當涂縣開辟了“千字文尋根”研學旅行線路,自線路發布以來,吸引了來自省內外多所學校,不同學段的大批學生。該研學活動自啟動以來,累計接待人數已達36000多人。通過寓教于樂的研學活動,學校帶隊老師、參與互動體驗的學生更加深入了解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字文》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底蘊,使得經典國學文化的弘揚有了堅而有力的傳承途徑。下一步,當涂縣將依托千字文書院,以科技賦能文明,建設“千字文數字化元宇宙體驗館”,通過《千字文》數字化研學,為其他城市輸送課程服務。
農文旅融合勢頭正好 充分發掘資源 推進項目建設
目前,當涂縣搶抓文旅發展機遇,優化營商環境,通過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不斷豐富旅游業態,激活“一池春水”。項目建設不斷推進,文旅產業發展向好。
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的前身是一座露天砂石礦山。2017年,當涂縣關閉采石場。次年,該縣通過招商引資,以市場化方式對該礦坑進行修復治理,成立了安徽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管理有限公司,對廢棄礦山及周邊地質環境,實施綜合整治及旅游開發,改善了礦山周邊生態環境,建成了大型綜合旅游景區。2023年8月,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獲評4A級旅游景區。
過去,大青山區域有農家樂40余家,粗放經營難以形成旅游吸引力。2020年,當涂縣桃花緣生態休閑農業有限公司引入專業民宿經紀人團隊,對原桃花緣農家樂進行轉型升級,提出圍繞“輕度假”,植入“李白文化”和大青山“桃文化”,打造精品民宿“九間堂”。首批安徽省“皖美金牌民宿”名單中,九間堂赫然在榜。
當涂縣積極打造集“吃、住、玩、游、購、娛”為一體的農文旅產業項目,開發裙帶游樂項目及農耕體驗項目,通過線上線下銷售農特產品,打響了農文旅融合品牌,推動了全縣民宿集群化發展。
目前,水墨花田小筑精品民宿項目、高嶺民宿集聚區建設工程、桃花村和美鄉村文旅綜合體項目等正在加速建設,全域環境進一步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前景向好。
大青山下,有著數百年米酒釀制歷史的老酒坊“桃花禮”采用傳統手工技藝釀造出的酒體微黃醇香,入口甘醇濃郁,廣受青睞。2015年起,桃花禮酒業在傳統米酒品牌的基礎上,自主創新了桃花禮、詩仙桃花禮、護駕墩三個品牌。如今桃花禮米酒已成為當涂縣農特產品的一塊金字招牌,將大青山旅游品牌,帶著馥郁酒香遠銷四海。
當涂縣“以花為媒”,多渠道發展“中心村+產業園+旅游區”三位一體綜合性鄉村旅游產業,近年來,隨著桃花節、采摘節、環大青山半程馬拉松賽的舉辦,“繁花經濟”推動了農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
生態護航描繪宜居畫卷 政策賦能 由“綠”生“金”
近年來,當涂縣在踐行“兩山”理念的道路上步履愈加堅定。
當涂縣江心鄉與“長江三磯”之首的采石磯隔江對望,位于長江中心,是長江上的第二大沖積洲,也是重要的蔬菜種植基地。近年來,圍繞“長江大保護”的重要戰略方針,江心鄉加快推進精品旅游環線及岸線生態環境整治提升,通過改造農村危棄房屋、難以耕種的洼地,建成5.8公里濱江健身漫步道、大閘碼頭、黃洲勝景、星空驛站、觀豚露營地、詩畫田園等主要景觀節點,打造“江心比心”農業文化旅游IP。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江豚的數量也逐漸恢復,立于江岸觀豚露營地,看江水滔滔,江豚逐浪,一幅生態壯美景象。
當涂縣湖陽鎮境內有一片蘆葦蕩濕地,其面積達7000多畝,是華東地區面積最大的原生態蘆葦濕地。濕地是各種水鳥棲息繁衍的天然凈土,更是不可或缺的生態寶藏。近年來,湖陽鎮加快推進西峰蘆葦蕩生態修復及旅游開發工作。流轉村莊土地,啟動湖陽蘆葦蕩生態旅游起步區建設,同步開展鄉村旅游產業宣傳、開發、運營。未來,湖陽鎮的湖光水色將會煥發新的活力,游人亦能在自然的恬靜中享受、體會慢生活的別樣韻味。
新消費需求推動新業態的形成。未來,文旅消費市場個性化、深度化需求將不斷攀升,新興業態百花齊放,眾多旅游賽道崛起,講好地方文化故事,建立旅游產業特色IP,進一步提升當涂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亦是讓這座千年古邑再現華章的必然要求。
(文/方 芳 圖/中共當涂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