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主角缺席的采訪。
6月20日9時36分,巢湖市公安局中垾派出所民警張祥因突發心臟驟停,經搶救無效,因公犧牲,年僅38歲。張祥,2011年8月參加公安工作,生前任中垾派出所副所長,從警13年來,始終扎根在基層,奮戰在一線,打擊犯罪,為人民服務。
生命最后的72個小時,他像陀螺一樣旋轉
“這是他生前辦的最后一個案子。他平時在辦案中心待得比較多,我到現在都不敢相信他不在了,以為他還在辦案中心忙……”說起張祥,中垾派出所輔警代建徽泣不成聲。
在中垾派出所的接處警情況登記表上,記錄了他最后的接警信息,時間:2024年6月19日13時49分;案別:治安類警情;地點:巢湖市中垾鎮……處警民警簽名那一欄赫然寫著張祥的名字。
派出所二樓張祥所在辦公室的去向牌上,“張祥”這個名字永遠地停在了“在崗”這一格。辦公室桌上還整齊擺放著他生前正在辦理的案件卷宗,似乎仍在等待主人的歸來……
追憶張祥倒下前的72小時,他一直在忙碌之中。6月17日、18日,按照排班表,張祥所在的那一組需值班48小時。17日上午,張祥趕到局里開會;會議結束后,張祥陪同一違法行為人去體檢并將其送至拘留所;中午趕回所里,草草囫圇了幾口飯,他就忙著護送中垾鎮八年級考生去巢湖市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晚上8點多,接到一位從巢湖市步行至中垾鎮的外地少年求助,張祥接警后第一時間尋找到該少年,經詢問得知其來自蚌埠,便開車將其送至巢湖東站,為孩子買了車票和面包、水等物品。等他送走少年,回到所里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
18日,張祥從所里出發,配合兄弟單位將三名違法行為人帶至執法辦案中心開展調查取證工作,整個過程持續至下午6時許.案件辦結后,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回所內值班……這一天,張祥也沒有空閑下來的時候。
19日一大早,張祥就通知一起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到派出所來,進行現場調解。和張祥同年入伍的中垾鎮建華村村民馬強在當地人熟地熟情況熟,當日也應張祥邀請,來到現場協助做當事人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當事雙方握手言和。原本他們約定6月21日上午來派出所簽訂調解書,困擾雙方的事情即將畫上句號,“和事佬”張祥卻再也看不到這一幕了。
“他踏實干事,不擺架子。這么好的一個人就這樣走了……”馬強沒想到,那天竟是他與戰友張祥見的最后一面。馬強的母親聽聞此事也是熱淚盈眶,連聲哀嘆:“可惜了,可惜了,還這么年輕。”
同事心中,他是好兄弟、好老師、好民警
2011年8月,張祥滿懷著對公安工作的無限向往,考入巢湖市公安局。從頭頂警徽的那一天起,他就時刻銘記黨的囑托,以腳踏實地、履職盡責的工作作風,成為讓組織信任和同事、群眾敬佩的優秀民警。
“張祥走了。”手機里猛然跳出的一行字,讓熟知他的同事們驚愕而痛惜。“我聽到消息時,整個人都是蒙的。”同樣在基層派出所工作,與張祥有十幾年交情的蔣煜,言語間對張祥充滿了痛惜和敬佩。“他分管案件,平時特別忙,一周七天,經常在辦案中心一待就是三四天。”蔣煜沉痛地說道,“他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傾注于工作中”。
“工作人員為小張副所長換上警服的時候,我就在現場。我覺得他只是睡著了,一會就會醒來,他還在我們身邊。”中垾派出所輔警李鑫談及張祥,止不住淚流滿面。
中垾派出所輔警尹文韜2023年剛一上崗,便跟張祥搭檔工作。“他對我來說是良師益友。和他一起干活,很放心、很踏實。”尹文韜忍著淚水說道,作為一個警組的同事,他從張祥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每一個工作環節張祥都以身作則、親力親為指導。逐漸地,尹文韜發現,張祥在實際工作中平等待人、設身處地考慮當事人的處境,感同身受地體諒當事人的苦衷,既解“法結”,又解“心結”,并充分運用教育、協商、疏導等方法解決群眾訴求,最大限度減少矛盾沖突。在張祥的教導與帶動下,尹文韜進步迅速。遺憾的是張祥再也回不到所里,再也不能帶著他一起走街串巷,一起守護萬家燈火。
作為分管案件副所長,張祥恪盡職守、一直堅守在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的第一線,守護轄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他共參與辦理各類刑事、行政案件、化解矛盾糾紛近700起,為維護轄區治安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20日清晨,他還心系著在偵案件的收網工作。噩耗傳來,張祥的生前同事、好友都難掩內心悲痛,泣不成聲。“好兄弟,好戰友,我們想念你!”
張祥的辦公桌
群眾眼里,他是腳下有泥、心中有民的“好所長”
“這警官,態度好,說話有道理,我愛聽。”這是熟悉張祥的群眾對他的評價。從警13年來,他扎根基層,一心撲在工作上,成為百姓身邊的“知心人”、一方平安的“守護者”。
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今年6月進入農忙以來,田間地頭因地界劃分、農機租賃、勞資糾紛、鄰里糾紛產生的矛盾日益增多。為切身利益,房前屋后、鄰里鄰居往往會因“你家樹高擋陽光、他家多種半壟田”生起事端,易引發矛盾糾紛甚至矛盾升級。張祥善用“接地氣”的方式,反復進村入戶開展工作,去一次找不到人就去兩次、三次,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去找,村民家里找不到人就去其親戚朋友家里找,每到一戶,他都拿出筆記本詳細記錄群眾訴求,回到派出所后,耐心尋找雙方矛盾糾紛的突破節點。一面開展“磨嘴皮”調解,一面發揮聯動共治的合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第一線,打造“最小單元”的平安。
“知道張所長走了,心里特別難受,他還這么年輕,怎么就......”中垾鎮建華村村委會書記周慶難掩悲傷地說道。平時,周慶和張祥打交道比較多。在他印象中,張祥平日里總是笑呵呵的,路上遇到了都會點頭揮手打個招呼。村里一有警情,張祥都會與周慶先溝通,了解情況,以便更好地處置。“張所長幫我們調解了很多矛盾糾紛,鄉里老百姓對他的評價很高,都說他是個‘一當人’(巢湖方言:靠譜的人)。”周慶用最純樸的話語道出了最真摯的感情。
一說到張祥,建華村村民孫芳就哭成了淚人。“和張所長接觸過兩次,我可以用兩個詞形容他:秉公執法、講情講理。”原來,孫芳在村里兩次因瑣事與其他村民起了口角之爭,都是張祥來調解的。調解中,張祥不偏不倚,通過拉家常、擺道理、講法律等調解方式,讓大家都心服口服。這樣的“好所長”也贏得了包括孫芳在內的群眾真心的贊揚和信任。“張所長做人辦事,我們老百姓都心服口服,他真是實實在在的老好人。”孫芳一邊流著淚一邊嘴里念叨著,只是,這樣的稱贊,張祥再也聽不見了。
敬業奉獻,是他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就像熱愛公安工作一樣,張祥深愛著家人。只要在家,張祥總是搶著做家務、陪孩子。警察、兒子、丈夫、父親,張祥在這幾種身份之間轉換著、忙碌著、幸福著。
“他是全家人的依靠,怎么就倒了……”看著丈夫穿著警服的遺像,撫摸著張祥生前穿得最多、心里最喜歡的警服,張祥妻子王仲仲的眼淚控制不住地往下流。她始終無法接受,那個說好要守護她一輩子的人,就這樣“無情”離開了她和孩子。
再過幾天,張祥的兒子小龍即將小學畢業。張祥與妻子提前商量買好火車票,準備一家三口出去玩作為送給孩子的畢業禮物。可他再次食言了,兒子再次見到他,已是黃菊垂首,哀樂低回。孩子哭得喉嚨沙啞,他知道爸爸不能陪他出去玩了,爸爸不會再回來了。
點滴小事,匯聚一個普通民警的一生。也許,他這輩子都在做平凡的事,扎根在平凡的崗位,但他心有執著,胸有大愛,十三載從警生涯,將拳拳赤子之心傾注在他永遠熱愛的公安事業中,用使命和責任將奉獻之火燃燒至最后一刻,用無懼風雨、無悔堅守的精神書寫了敢于擔當、忠于職守、甘于奉獻的一生。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