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都市街頭,一個個創意十足的招牌猶如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記者在省城合肥的街頭探訪發現,創意招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它們或“土味”十足具有地方特色或時尚潮流創意滿滿,亦或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為消費者帶來更加獨特的購物體驗,也為商業街區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土”味 融入地方特色引共鳴
“化得了龍蝦館”“好大肆咖啡”“小鞍徽家常菜”“尋肥記合肥菜”……這些朗朗上口帶有地方方言及特色的招牌,讓當地市民充滿了親切感,也讓外地游客滿懷著好奇。
“化得了”在合肥話中表達好極了、很厲害之意。在合肥園博園,充滿創意的龍蝦鉗子加上醒目的“化得了”店名,吸引了不少顧客前往。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他是來自河南的游客,和朋友相約到合肥來玩,夏天正是三五好友吃龍蝦喝啤酒的好時節,在合肥園博園閑逛時,就被“化得了龍蝦館”的招牌吸引,當地的朋友也告訴他“化得了”的意思,他也學習了這個方言。
“‘小鞍徽’聽著名字就很安徽,看看菜單確實都是安徽菜。”黃山臭鱖魚、淮南八公山豆腐、大別山干鍋土豬肉、安徽經典老雞湯……在合肥新開業的商業綜合體包河萬象匯里,一家運用“諧音”起名的餐廳成為了很多本地人邀請外地好友“嘗鮮”的好去處。
除了方言和諧音,還有許多店鋪招牌融入了當地的歷史典故、歷史名人等文化元素,如同慶樓旗下的鴻章小館就是融入了晚清名臣,洋務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的李鴻章這一歷史名人,其店內的招牌菜李鴻章大雜燴也是合肥的一道傳統名菜,選用雞肉為主料,佐以水發海參、油發魚肚、水發魷魚等輔料烹制而成,被評為“中國菜”之安徽十大經典名菜。
“潮流”味 時尚創意很吸睛
招牌作為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第一道橋梁,做一個有創意的招牌成為商家經營開店的“頭等大事”,而在合肥有一條創意招牌很“卷”的馬路——紅星路。年輕人來到這里,不僅打卡各種各樣的小店還會有絡繹不絕的人與馬路兩邊的招牌合影。
紅星路處于合肥老城區,小巷弄堂鬧中取靜,不僅有充滿年代感銹跡斑斑的鐵門也有許多創意感十足的招牌店門,高顏值的店鋪招牌、精致的側招標志、妙趣橫生的涂鴉墻讓這條小路充滿了韻味。
在追求個性化的今天,店名招牌的設計也越來越注重時尚感。記者看到,在紅星路上,橘黃色的店鋪招牌上是兩個充滿創意的眼睛,十分吸睛,店鋪門口還陳列著各式各樣可愛的手作,這家“大桔大利”手作店雖然面積不大,但卻吸引著很多顧客。同樣十分有特色的“沒有膠濾”拍立得館門口也有許多人在拍照打卡,創意的店名下懸掛著一個放大版的拍立得相機,三個顏色鮮艷的帶有表情的座椅許多來往的行人在此拍照打卡。走進店鋪內,滿滿一面墻的寶麗來相機和許多可愛的娃娃,兩位情侶正在店內拍照。他們告訴記者,他們之所以走進店內就是被店鋪門口的門頭吸引的,走進來更是覺得興趣滿滿。
“國潮”味 引領消費新風尚
隨著國潮興起,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將國潮元素融入店名招牌設計中,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打造出獨具魅力的品牌形象。這些招牌不僅展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為城市商業街區增添了一抹獨特的韻味。
“卜春”“對白留葉”“清泉”“聽竹”“岱茶舍”……記者走訪發現,在合肥,許多新中式茶館紛紛興起且招牌店名都富含詩情畫意,除了店名具有特色,其招牌采用了傳統書法字體和國畫元素,讓人感受到濃厚“國潮”元素。
同時,小橋流水的布景,徽派的建筑風格,甚至還有身著漢服演奏著古琴的美女與國風的招牌遙相呼應。通過引入傳統文化元素,這些品牌店鋪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內涵,還吸引了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去新中式茶館茶歇,到國潮店鋪買一件新中式服裝成為了消費的新風尚。
不論是國潮味十足的新中式招牌還是時尚潮流的創意招牌亦或是滿滿“土味”特色招牌,都是展現城市獨特魅力的“風景線”,在鼓勵創新的同時也應加強創意招牌的監督和管理,讓創意招牌成為商家吸引顧客提升品牌價值的同時也可以為城市“美顏”,成為城市的“景觀名片”。(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