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光明時評】讓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吳春華 分享到 2024-06-04 10:13:46

  【光明時評】

  作者:姚昆

  “國字號”博物館又添新成員!5月30日是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這一天,中國科學家博物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并舉辦首展系列活動,引發廣泛關注。中國科學家博物館是世界首個以國家名義為科學家群體建立,旨在展示中國科學家形象、弘揚科學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精神殿堂的國家級博物館。

  從李四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到陳景潤、黃大年、南仁東……在新中國發展史上,一個個閃亮的名字撐起了科技事業的脊梁。正是他們的付出,才使我國科技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跨越,讓我國擁有了獨立發展、自主創新的底氣和實力。博物館是歷史記憶的載體,以國之名建立科學家博物館,是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致敬,更彰顯對科學家精神的尊崇。

  科學家精神并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詞語,而是體現在一個個科學報國、科學強國的生動事跡中。中國科學家博物館的籌建始于一份份資料采集,歷經多年積累最終建成。據了解,博物館首展包括1個主展和5個專題展,其中主展分為“共和國脊梁——中國科學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和“漫漫采集 歲物豐成——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專題展”兩大板塊,以“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首批研究成果為基礎,共展出190余位科學家的400余件(套)實物、400余張珍貴圖片以及有關科研單位提供的10余件大型展品。置身其間,透過文物、文獻等珍貴史料,我們對中國科技發展重大事件有了更全面認知;看著書信、手稿、著作,我們得以了解科學家們的學術成長歷程;循著科研奮斗者的足跡,我們的內心升騰起深深的敬意。

  博物館正是這樣一座橋梁,連接歷史、現在和未來。人們徜徉其中,在所見所聞中理解何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并獲得走向未來的力量。我國的科技發展史,也是一部科學家精神的見證史、書寫史。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天眼”問天到“蛟龍”探海,從長橋遠架到高鐵飛馳……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繼、接續奮斗,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新時代新征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弘揚科學家精神,要切實將博物館資源用好用活。充分發揮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在采集史料、收藏史料、學術研究、展覽展示、教育教學、文化宣傳等方面的功能,綜合運用好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不斷提升展示傳播效果;注重科學家博物館體系建設,通過組建中國科學家博物館聯合體,帶動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和相關教育科研機構等形成合力,講好科學家故事,讓科學家精神浸潤更多人的心田。借助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建成開館這一契機,推動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濃厚氛圍,充分發揮先進典型價值導向和示范引領作用,鼓舞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爭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創造者、建設科技強國的奉獻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踐行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

  傳承精神火炬,勇攀科學高峰。將科學家精神這一寶貴精神財富,化為砥礪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定會持續壯大,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也必將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光明日報》(2024年06月04日 03版)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许昌市| 花莲市| 龙门县| 延寿县| 岱山县| 泰和县| 峨山| 红桥区| 新津县| 惠东县| 黔西| 元阳县| 四子王旗| 日土县| 桦川县| 蒙自县| 克什克腾旗| 福海县| 南通市| 巴南区| 泸水县| 客服| 赣州市| 商城县| 贞丰县| 惠水县| 甘肃省| 张北县| 辽阳市| 晋城| 贵南县| 甘谷县| 马山县| 香港| 达日县| 进贤县| 五常市| 冷水江市| 兴城市| 芒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