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規劃公共場所AED配置,原則上配置比例達到每10萬人10臺。優先在城市軌道交通、長途汽車、鐵路列車、飛機以及交通場站配置。日前,安徽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安徽省紅十字會聯合發出通知,加快提升全省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以下簡稱AED)配置管理水平,鼓勵將公共場所AED地圖接入120急救指揮調度平臺,實現社會急救與專業急救有效銜接、協同聯動。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突發心臟驟停事件屢有發生。AED作為便攜式急救設備,對于提高院外心臟驟停院前心肺復蘇率和院內搶救成功率,減少病人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有關要求,我省將補齊公共場所配置短板,推進急救知識技能普及,加強AED配置規劃,根據轄區院外心臟驟停發生率、人口數量及密度、公共場所數量及類別等因素,規劃公共場所AED配置,原則上配置比例達到每10萬人10臺。優先在城市軌道交通、長途汽車、鐵路列車、飛機以及交通場站,大型企事業機關單位、工廠車間、城市廣場、養老機構、社區、體育和文化娛樂場所、大型商超、酒店、旅游景點、學校、幼兒園等人員流動量大、意外發生率高、環境相對封閉,或發生意外后短時間內無法獲得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公共場所和警車、消防車等應急載具內配置AED,逐步推進配置工作。
我省將推動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AED地圖,通過地圖軟件、小程序、皖事通等自動定位、更新、顯示和導航周邊地區的AED,為公眾提供更加準確的AED地理位置服務。鼓勵將公共場所AED地圖接入120急救指揮調度平臺。
每臺AED設置場所將要有專人負責,對AED設備狀態、耗材狀態及效期、位置及剩余使用年限、急救物品效期等進行日常巡檢,確保設備緊急時刻能取可用。鼓勵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遠程管理系統,對AED運行和維護保養實行實時監控管理。
通知還要求各級紅十字會、急救中心和公立醫院等按照各自職責,面向公眾開展心肺復蘇(CPR+AED)等急救技能培訓和健康宣教工作。探索將AED使用技能培訓內容納入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員、體育課教師、班主任等重點人群在崗培訓,開展中小學急救常識普及。鼓勵按照每臺AED培訓10名急救志愿者的比例,指導AED設備配置單位建立志愿者隊伍,對考試合格人員頒發紅十字救護員證。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