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漫山遍野的茶樹排列整齊,一個又一個忙碌的采茶身影勾畫著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對于王可科來說,這樣的場景再熟悉不過。作為祁門紅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生長于一個父兄兩代制茶的茶農之家,從茶廠到祁紅公司,從“祁紅”初制到精制十幾道工序,王可科已精熟祁紅制作技藝精髓,也見證了祁門紅茶的發展。王可科先后獲評為“安徽省勞動模范”,黃山市第八屆人大代表,黃山祁門門門紅茶業有限公司車間主任,首屆徽茶“十佳”制茶能手等榮譽稱號。37年來,王可科始終堅守匠心,努力讓每一盞都是祁門香。
傳承茶文化 發展“新茶經”
祁門是安徽的南大門,屬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擁有“生態王國”“紅茶之鄉”“御醫故里”“千年古縣”四張特色名片。在父輩的感召熏陶下,王可科始終保持一個信念——只要有助有益祁門紅茶產業發展,再苦再累都刻苦學習?!坝浀眯r候,茶廠里都是傳統手工作業,技藝高效率卻偏低。”為了讓制茶技藝跑出“加速度”,多年來,王可科堅守傳統技藝制作,堅持生產一線作業,堅定開創創新發展,堅信傳遞每一盞都是“祁門香”的理念。在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為高質量發展的“新茶經”時代,累計已申請茶機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
除此之外,王可科還注冊“中祁夢紅、同華祥”商標五項,都已轉換成果并投入使用。2010~2015年通過五年的努力,王可科完成祁紅公司低產茶園2000余畝的改造,并通過歐盟有機認證,祁紅米蘭世博金獎產品他是骨干成員。2016年王可科被命名“祁門紅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在祁門縣工會開展“跟著勞模去扶貧”活動,他不斷發揮勞模工匠精神,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幫助5家茶廠技術革新,成功申辦食品許可證,進一步實現“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此外,王可科堅持深入茶園講授綠色防控,茶葉加工關鍵技術,共同弘揚祁門紅茶并在帶動茶農增收增效,為家鄉的青山增添了一輪彩虹。
成立工作室 傳遞“祁門香”
“祁門紅茶需要強化品牌意識,堅持‘品德、品質、品種、品味、品格、品控、品牌’七品一體發展理念。”隨后,“黃山市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祁門縣王可科技能大師工作室”紛紛落成。截至目前,王可科已帶徒7人都辦廠或自營,工作室為培養年輕一代進入祁紅產業提供一個“傳、授、教”平臺,公司產品在國內各地斗茶大賽中,多次榮獲“特別金獎、金獎、銀獎”,2017年,王可科被授予“黃山市勞動模范”稱號。榮譽的背后是鼓勵,也是鞭策,王可科懷揣傳遞高香、味醇、形美、色艷四絕“祁門香”的夢,成為祁門紅茶制作技藝的踐行者和宣傳者。
2019年9月,當地政府邀請萬里茶道編委首次前來祁門考察,這為祁門爭取中、俄、蒙三國申請“萬里茶道”世界非遺項目推進,邁出堅實的一步,也為成立“祁門紅茶產業集團”打下基礎?!巴ㄟ^兩年多的不懈努力,‘祁門紅茶產業集團’逐漸壯大,在國內外有了很好的知譽度影響力?!蓖蹩煽平榻B,希望通過努力擴大祁門紅茶知名度,為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康養祁門不斷奉獻自身力量。
多年來,王可科注重非遺項目的生產性保護和傳承,熱心非遺文化的傳播和弘揚。暑假期間,他多次示范指導和講解,為大學、專科院校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同時,王可科還與祁山小學、閶江小學結對開展“我愛祁紅、我愛家鄉”紅領巾社團,多次非遺進校園授課活動,講解祁門紅茶的創制歷程與人生如茶的每一階段成長經歷如何相似,為國培班職校教師講解祁紅歷史文化二十多場,讓“一縷祁門香”香飄世界。(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