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超導量子計算機正式上線運行,接收全球量子計算任務;星火認知AI大模型啟動規模訓練,迭代升級逼近4.0版本;國產量子計算機與“巢湖明月”超級計算機“聯姻”,實現“量超融合”……放眼當下,一股追“新”逐“質”的浪潮正在安徽合肥大地涌動。
近日,科大硅谷蜀山園內,由合肥市政協“合聚鏈”委員工作室組織的“人工智能+”頭腦風暴正如火如荼地上演。與會政協委員、行業專家的發言“熱辣滾燙”、干貨滿滿。
通過委員工作室“搭臺唱戲”,只是合肥市政協助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一個側影。
翻開履職時間軸,早在2019年6月,合肥市政協就圍繞“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議題開展議政性常委會協商,在深入調研思考的基礎上,從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加強數據資源支撐、開展應用場景規劃建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構建產業生態體系等方面提出12條建議清單,得到政府部門充分吸納,轉化為政策文件、落實為具體舉措,助推合肥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會議上,委員們就創新性提出要以拓展應用場景為抓手,推動“人工智能+醫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融合發展,與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關于“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的部署同向聚焦、不謀而合。
2020年,合肥市政協再接再厲,圍繞“加快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開展市委社情民意座談會協商,人工智能依然是委員建言的重點,大家高論頻出、妙計連連……其中,關于“降低人工智能企業在數據、算力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成本”“構建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礎設施體系”“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等建議被合肥市“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充分吸納。
一路馳騁一路歌。歷經數年發展,合肥人工智能產業捷報頻傳。以科大訊飛、華米科技為龍頭的企業共聚集上下游相關企業2400余家,總營收規模達2000億元,產業規模增速保持20%的高增長。
2023年,合肥市政協整裝再出發,將人工智能產業作為“加快重點產業集群化發展,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市社情民意座談會重要協商內容。歷時4個月調研,分類別分層次召開了8場座談會、4場專家和專班研討會,聽取逾百名專家、重點企業、行業協會負責人意見,函調學習9個國家級產業集群城市經驗做法,最終形成沉甸甸的建言成果,得到合肥市委主要領導充分肯定。
與此同時,合肥市政協充分發揮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直通車”作用,持續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集智聚力。“建議盡快建設城市算力網、城市數據場,大幅度降低算力、數據的使用成本和門檻。”“加快推動全市工業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大力促進人工智能全流程全產業鏈深度應用。”……在今年十五屆合肥市政協三次會議上,委員們踴躍建言、務實獻策,“金點子”不斷。
“人工智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合肥市政協要發揮優勢,凝聚力量,以政協之能、政協之長、政協之智,助力合肥大力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不斷塑造人工智能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合肥市政協主席韓冰表示。(耿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