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首屆“博協杯 ”全國博物館講解大賽決賽在寧波舉行,安徽選手表現優異,安徽博物院易翔獲專業講解員組一等獎(第二名),宣城市博物館志愿講解員馮翔獲志愿講解員組二等獎,安徽名人館(渡江戰役紀念館)志愿講解員汪茜茜、安徽博物院志愿講解員喻曉東獲志愿講解員組三等獎。
本屆大賽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大賽設置專業講解員組和志愿講解員組兩個組別,分為初賽、半決賽和決賽三個階段進行。大賽自2023年12月啟動后,來自全國31個省市區及20家中央單位2000余名講解員踴躍參加,經初賽、半決賽、決賽的激烈角逐,專業講解員和志愿講解員兩個組別最終決出一等獎10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20名。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安徽省文物局持續實施博物館講解員素質提升工程,精心打造博物館“金牌講解員”隊伍。全省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博物館積極響應、參與本屆大賽,經全省博物館講解員職業技能大賽擇優選拔6名講解員參加半決賽。其中,專業組選手易翔,志愿者組選手喻曉東、汪茜茜、馮翔脫穎而出,成功入圍決賽。決賽前,省文物局采用多種形式,對參賽選手的講解技巧、語言表達、儀態儀表、競賽經驗等方面進行全面輔導。
決賽中,易翔以《文明之光——“玉”見凌家灘》為題,通過講述安徽凌家灘玉人,展現出凌家灘玉器的獨特造型、精巧技藝及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帶領大家走進“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的凌家灘文化,感受凌家灘文化在中華文明形成進程中的重要地位。
宣城市博物館志愿講解員馮翔講述了中國文房四寶——宣紙,通過宣紙領略古人的匠心獨運與情思雅趣,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安徽名人館(渡江戰役紀念館)志愿講解員汪茜茜,圍繞“中國珠算之父”、“集成計算鼻祖”程大位編纂的《算法統宗》,以物帶史,史論結合,講述了一代代安徽人在算力領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安徽博物院志愿講解員喻曉東通過《萬載存真“地球墨”》的故事,講述了“地球墨”的前世今生。
(通訊員 張鵬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