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記者楊侖)“太震撼了!”親眼看見一顆顆隕石劃過天空,讓前來參觀的游客們發出陣陣驚嘆聲。
近日,在吉林省吉林市(隕石)博物館中,3D建模、動畫互動等數字化手段的應用,重現了一場48年前的隕石雨全過程。
1976年3月8日下午,吉林市上空烏云密布、火團簇簇,一場世所罕見的隕石雨在此降落。這場隕石雨散落面積500平方公里,共計2700多公斤。其中最大的一顆隕石重達1770公斤,被命名為吉林隕石1號,收藏在吉林市(隕石)博物館中,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隕石一道展出。
看到活靈活現的隕石雨,今年79歲的喬明儒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當時我們去荒山村田里挖沙土,大約3點多鐘,就看到一個巨大的火球從東方飛來,響聲震天動地。”喬明儒告訴記者,當時他們還不知道是隕石,只看見一塊黑灰色、冒著煙的大石頭,“旁邊凍土層的土都燒化了,上面有蜂窩眼,還燙手呢。”
吉林市科普協會會長李明軒介紹,隕石研究可提供太陽系平均化學成分、太陽系形成與演化、有機質起源、太陽系空間環境等相關科學信息,具有較強的科研價值,同時也是科學普及的“好幫手”。
據悉,近年來,吉林市不斷舉辦各類隕石相關展會、論壇,吸引國際隕石專家、收藏者廣泛參與,有效推進了隕石科普。
李明軒告訴記者,為了紀念隕石墜落48周年,今年吉林市將舉辦一系列展覽、科普、征文等活動。“我們希望以隕石科普為契機,為吉林市打造滑雪、霧凇之外的又一張名片,推動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