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蕪湖師范學校附屬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趙玲作為安徽省基礎教育的唯一代表參加了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5年來,作為思政課教學名師,她在學校推行“大思政教育”,推動思政課從理論走向實踐、從校內走向校外,開展多元育人實踐探索,帶領教師團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每一位教師都是思政課教師”
“總書記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一定要給孩子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這不僅是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更是黨和國家對新時代思政課程作出的部署和提出的要求。” 回憶起5年前在人民大會堂聆聽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激動的心情、難忘的時刻,依然歷歷在目。
怎樣把“最難講”的課上得“最精彩”?如何更加有效地提升小學生道德實踐能力?作為植根一線的思政課教師,作為一名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這是趙玲5年來常常思考的問題。
“小學階段的思政課,重在德育實踐,學校的每一項活動都蘊含著思政元素、每一位教師都是思政課教師,所以我在學校推行‘大思政教育’,嘗試教師全過程參與、思政全學科融入、家校一體化育人來解決融入度不高的問題。”
蕪湖師范附小黨支部以“全國領航名校長趙玲工作室”為載體,以支部黨員為工作室骨干,吸納優秀青年團員教師在工作室鍛煉,深度挖掘、共同開發各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價值。在這里,每名教師都是思政教育工作者。
思政全學科融入,學校在各類課程中突出學生政治啟蒙。“在數學教學中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數據納入相關課程內容,在科學教學中將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能力作為重點內容。”
在蕪湖師范附小,每月最后一個周五作為全體教師的“固定學習日”,學校還創設“爸爸媽媽當老師”特色課程,由班級黨員教師聯系人運用家長多元化知識為學生思政教育“配餐”,先后開發《感恩父母、拒絕浪費》《我心中的解放軍》等精品課程58個。
■從“課堂思政”到“實踐思政”
從理論走向實踐、從校內走向校外,解決思政課時效性不夠強的問題。在蕪湖師范附小,趙玲在抓好課堂這一思政教育主陣地的基礎上,帶領學校黨支部探索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中心強化思政教育實效。
學校連續28年開展“學雷鋒”主題實踐活動,定期組織學校師生開展“小雷鋒在行動”社區義工活動、“我是快樂的螺絲釘”講故事活動等。在蕪湖師范附小,每周三是不安排書面作業的“綠色作業日”,學校結合社區共建、小課題研究、紅色節日等,給學生布置探究性、實踐性的思政作業。學校還常態化開展“勞動小能手”培育行動,分年級制定種植、美食、競技3種類型的學生家務勞動指標,并進行星級評價。
趙玲還將思想政治引領融入脫貧攻堅教育幫扶實踐,鞏固新時代統一戰線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建設。蕪湖師范附小與西藏山南市第一小學共建起“親親一家石榴籽”民族團結主題德育實踐教育新格局,2019年以來安排多名黨團員赴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扎根大山圍繞思政教育開展問診把脈、資源共享、送教送培等活動。手拉手學校被評為涼山州“先進基層黨組織”,作為“長三角名校長”培育基地,也輻射帶動了省內外一批學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
■將“大思政課”延伸到了學校每個角落
在蕪湖師范附小,每個孩子都有一本“陽光成長儲蓄存折”,學生在尊敬師長、助人為樂、參加社會實踐、為學校管理建言獻策等思政教育實踐中有優秀表現,就能獲得“陽光幣”獎勵。升降旗不嚴肅、對師長不禮貌等,則會被扣除“陽光幣”。出現“陽光幣”透支的,還需要按期“還貸”。從“常規思政”到“陽光思政”,陽光成長德育銀行,讓孩子們一進學校,就設置指標、明確目標、樹立航標,解決評價制缺位的問題,將“大思政課”延伸到了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5年來,作為思政課教學名師,趙玲帶領團隊教師開展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研究、同備“大單元”課程、深入研讀教材,參加人教社、華師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教學用書、教學設計等編寫四部,作為核心組成員參加編寫和審核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數字資源十多次。還主持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發表論文、出版個人專著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國家對于思政課的重視,使我們全體思政課教師更加有底氣、也更自信了。”趙玲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要擎起立德樹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旗,發揮主陣地作用,把教書與育人、言傳與身教結合起來,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同頻共振,創新推動中小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鑄魂養德,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智慧啟迪和精神力量。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