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
一條潔凈的柏油路在連綿山谷中蛇行,雖是陰雨綿綿,前來一睹桃花潭容顏的車輛還是絡繹不絕。汽車在公路上騰云駕霧。最幸福的是目光,忽地一聲,是油菜花從天宮偷下了玉帝的門簾,金燦燦;忽地一聲,是一樹野梨花掛在頭頂,白得耀眼,宛如七仙女垂下的白絲巾。一路風景一路歌,空氣格外清新給力,讓人精神抖擻。
陰雨天有陰雨天的好處。在臨近桃花潭幾公里處,我們被沿江如煙如詩的畫面震撼了,把車停了下來駐足欣賞。一江碧水超凡脫俗,綠得深沉,亮得喜人,就像是一層碧玉的雞蛋清鋪在青弋江面上。這么溫柔美麗的江水,怎不惹人憐愛,就連數公里外的大山和村莊也爭相趕來把身影映入江里照個鏡,蜿蜒成一幅唐宋大家素描的水墨畫。山之形,村之貌,一清二楚,讓人嘖嘖稱奇,感嘆千金萬金也難買這好山好水。遠處隱約有雞鳴聲聲,山間的白云一條條,自在而又優雅,那是大山用獨特的方言在向我們打招呼。真想解下背包,把這一江綠水、仙云朵朵一起打包,在城市的逼仄中,用以解渴。
思想還泡在青弋江面云霧繚繞之中,人隨眾流已走入桃花潭景區。數百株桃花站在大門口在娓娓講述李白和汪倫的故事。原來,古時桃花潭并無十里桃花,都是汪倫一手編排的。汪倫是涇川豪士,素慕李白大名,聽聞李白在宣城一帶游歷,便去信說:“您不是喜歡游覽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可以供您觀賞。您不是喜歡飲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可以供您恣意暢飲!”一下把詩仙李白的胃口吊得老高,欣然前往,接連數日與汪倫推杯換盞,把酒言歡,樂不思蜀。汪倫卻只字不提萬家酒肆和十里桃花的事。
一日李白酒醒,突然想起十里桃花和萬家酒肆的事情,便拉著汪倫要一同前往觀之。汪倫見再也瞞不住了,告訴李白:“這里哪有什么萬家酒肆、十里桃花,所謂“桃花”是潭水名,而萬家者,是因為此處開酒店的店主姓萬,并不是一萬家酒店。我這樣寫,完全是仰慕先生之名,希望您能來我處下榻罷了!”
李白聽后哈哈大笑,也為汪倫的一片深情感動。稍住幾月后,與汪倫依依作別,寫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絕句。
一坡桃花的講解讓人不知不覺就淚濕了眼眶。
如果說桃花潭是一段美麗傳說,那么文昌閣就是一座見證昔日涇川大地文風鼎盛、才人輩出的豐碑。該閣飛檐翹角,秀麗典雅,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共三層,一至三層分別懸有“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云梯”的舊時匾額;八角之上每一角均系有銅鈴、鐵鈴,風一吹,叮當作響,似有文人雅士在吟詩作賦。登臨高閣,讓人愈發思古之幽情,撫今追往昔。
相傳文昌閣為乾隆恩準建造,一為褒揚皖南翟氏家族耕讀詩書傳家,文有能臣,武出良將,為皖南地方之楷模;二為紀念李白和汪倫這段感人至深的友情。在文昌閣邊的翟氏宗祠,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氣勢恢宏,雕梁畫棟,庭院幽幽,穿檐走巷,足見當年翟氏祖上功德巍巍,家風昭昭。
一條洇滿桃花酒香,充斥各式叫賣聲的南陽古街也留不住人的心,人們直奔千里而來的主題——桃花潭。
桃花潭實為青弋江上緩水區的一個深水潭,究意有多深,只有李白和汪倫的友情可以丈量了。機帆船如一尾躍出江面的魚穿梭在桃花潭中,在南陽鎮、萬家鎮兩岸之間來回擺渡。濺出的水花,是千千萬萬初次邂逅桃花潭的游人發出開心的笑。兩岸古老的建筑保持千百年不變的姿勢,學著詩仙李白遣詞造句,應和的是順江而下的汪倫踏歌聲。
桃花潭的美,早已超出了實景之美,它的美,美在一首詩里,美在跌宕起伏的意象里,美在人們萬千次的造夢里。來看桃花潭,圓下一個夢,這或許就是文化的力量和魅力。
在桃花潭最美處,無疑是乘一襲機帆竹排沿江而上了。馬達轟響,青山含黛,從上游太平湖上常年保持10攝氏度的一江綠水潑墨而下,一千萬噸的翡翠,一千萬噸的敘述,一千萬噸的美麗。
【橙筆記】春上桃花潭
安徽商報
張雪子
2024-03-14 09:53:09
吳曉波
一條潔凈的柏油路在連綿山谷中蛇行,雖是陰雨綿綿,前來一睹桃花潭容顏的車輛還是絡繹不絕。汽車在公路上騰云駕霧。最幸福的是目光,忽地一聲,是油菜花從天宮偷下了玉帝的門簾,金燦燦;忽地一聲,是一樹野梨花掛在頭頂,白得耀眼,宛如七仙女垂下的白絲巾。一路風景一路歌,空氣格外清新給力,讓人精神抖擻。
陰雨天有陰雨天的好處。在臨近桃花潭幾公里處,我們被沿江如煙如詩的畫面震撼了,把車停了下來駐足欣賞。一江碧水超凡脫俗,綠得深沉,亮得喜人,就像是一層碧玉的雞蛋清鋪在青弋江面上。這么溫柔美麗的江水,怎不惹人憐愛,就連數公里外的大山和村莊也爭相趕來把身影映入江里照個鏡,蜿蜒成一幅唐宋大家素描的水墨畫。山之形,村之貌,一清二楚,讓人嘖嘖稱奇,感嘆千金萬金也難買這好山好水。遠處隱約有雞鳴聲聲,山間的白云一條條,自在而又優雅,那是大山用獨特的方言在向我們打招呼。真想解下背包,把這一江綠水、仙云朵朵一起打包,在城市的逼仄中,用以解渴。
思想還泡在青弋江面云霧繚繞之中,人隨眾流已走入桃花潭景區。數百株桃花站在大門口在娓娓講述李白和汪倫的故事。原來,古時桃花潭并無十里桃花,都是汪倫一手編排的。汪倫是涇川豪士,素慕李白大名,聽聞李白在宣城一帶游歷,便去信說:“您不是喜歡游覽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可以供您觀賞。您不是喜歡飲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可以供您恣意暢飲!”一下把詩仙李白的胃口吊得老高,欣然前往,接連數日與汪倫推杯換盞,把酒言歡,樂不思蜀。汪倫卻只字不提萬家酒肆和十里桃花的事。
一日李白酒醒,突然想起十里桃花和萬家酒肆的事情,便拉著汪倫要一同前往觀之。汪倫見再也瞞不住了,告訴李白:“這里哪有什么萬家酒肆、十里桃花,所謂“桃花”是潭水名,而萬家者,是因為此處開酒店的店主姓萬,并不是一萬家酒店。我這樣寫,完全是仰慕先生之名,希望您能來我處下榻罷了!”
李白聽后哈哈大笑,也為汪倫的一片深情感動。稍住幾月后,與汪倫依依作別,寫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絕句。
一坡桃花的講解讓人不知不覺就淚濕了眼眶。
如果說桃花潭是一段美麗傳說,那么文昌閣就是一座見證昔日涇川大地文風鼎盛、才人輩出的豐碑。該閣飛檐翹角,秀麗典雅,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共三層,一至三層分別懸有“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云梯”的舊時匾額;八角之上每一角均系有銅鈴、鐵鈴,風一吹,叮當作響,似有文人雅士在吟詩作賦。登臨高閣,讓人愈發思古之幽情,撫今追往昔。
相傳文昌閣為乾隆恩準建造,一為褒揚皖南翟氏家族耕讀詩書傳家,文有能臣,武出良將,為皖南地方之楷模;二為紀念李白和汪倫這段感人至深的友情。在文昌閣邊的翟氏宗祠,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氣勢恢宏,雕梁畫棟,庭院幽幽,穿檐走巷,足見當年翟氏祖上功德巍巍,家風昭昭。
一條洇滿桃花酒香,充斥各式叫賣聲的南陽古街也留不住人的心,人們直奔千里而來的主題——桃花潭。
桃花潭實為青弋江上緩水區的一個深水潭,究意有多深,只有李白和汪倫的友情可以丈量了。機帆船如一尾躍出江面的魚穿梭在桃花潭中,在南陽鎮、萬家鎮兩岸之間來回擺渡。濺出的水花,是千千萬萬初次邂逅桃花潭的游人發出開心的笑。兩岸古老的建筑保持千百年不變的姿勢,學著詩仙李白遣詞造句,應和的是順江而下的汪倫踏歌聲。
桃花潭的美,早已超出了實景之美,它的美,美在一首詩里,美在跌宕起伏的意象里,美在人們萬千次的造夢里。來看桃花潭,圓下一個夢,這或許就是文化的力量和魅力。
在桃花潭最美處,無疑是乘一襲機帆竹排沿江而上了。馬達轟響,青山含黛,從上游太平湖上常年保持10攝氏度的一江綠水潑墨而下,一千萬噸的翡翠,一千萬噸的敘述,一千萬噸的美麗。
吳曉波一條潔凈的柏油路在連綿山谷中蛇行,雖是陰雨綿綿,前來一睹桃花潭容顏的車輛還是絡繹不絕。汽車在公路上騰云駕霧。最幸福的是目光,忽地一聲,是油菜花從天宮偷下了玉帝的門簾,金燦燦;忽地一聲,是一樹野梨花掛在頭頂,白得耀眼,宛如七仙女垂下的白絲巾。一路風景一路歌,空氣格外清新給力,讓人精神抖擻。陰雨天有陰雨天的好處。在臨近桃花潭幾公里處,我們被沿江如煙如詩的畫面震撼了,把車停了下來駐足欣賞。一江碧水超凡脫俗,綠得深沉,亮得喜人,就像是一層碧玉的雞蛋清鋪在青弋江面上。這么溫柔美麗的江水,怎不惹人憐愛,就連數公里外的大山和村莊也爭相趕來把身影映入江里照個鏡,蜿蜒成一幅唐宋大家素描的水墨畫。山之形,村之貌,一清二楚,讓人嘖嘖稱奇,感嘆千金萬金也難買這好山好水。遠處隱約有雞鳴聲聲,山間的白云一條條,自在而又優雅,那是大山用獨特的方言在向我們打招呼。真想解下背包,把這一江綠水、仙云朵朵一起打包,在城市的逼仄中,用以解渴。思想還泡在青弋江面云霧繚繞之中,人隨眾流已走入桃花潭景區。數百株桃花站在大門口在娓娓講述李白和汪倫的故事。原來,古時桃花潭并無十里桃花,都是汪倫一手編排的。汪倫是涇川豪士,素慕李白大名,聽聞李白在宣城一帶游歷,便去信說:“您不是喜歡游覽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可以供您觀賞。您不是喜歡飲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可以供您恣意暢飲!”一下把詩仙李白的胃口吊得老高,欣然前往,接連數日與汪倫推杯換盞,把酒言歡,樂不思蜀。汪倫卻只字不提萬家酒肆和十里桃花的事。一日李白酒醒,突然想起十里桃花和萬家酒肆的事情,便拉著汪倫要一同前往觀之。汪倫見再也瞞不住了,告訴李白:“這里哪有什么萬家酒肆、十里桃花,所謂“桃花”是潭水名,而萬家者,是因為此處開酒店的店主姓萬,并不是一萬家酒店。我這樣寫,完全是仰慕先生之名,希望您能來我處下榻罷了!”李白聽后哈哈大笑,也為汪倫的一片深情感動。稍住幾月后,與汪倫依依作別,寫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絕句。一坡桃花的講解讓人不知不覺就淚濕了眼眶。如果說桃花潭是一段美麗傳說,那么文昌閣就是一座見證昔日涇川大地文風鼎盛、才人輩出的豐碑。該閣飛檐翹角,秀麗典雅,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共三層,一至三層分別懸有“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云梯”的舊時匾額;八角之上每一角均系有銅鈴、鐵鈴,風一吹,叮當作響,似有文人雅士在吟詩作賦。登臨高閣,讓人愈發思古之幽情,撫今追往昔。相傳文昌閣為乾隆恩準建造,一為褒揚皖南翟氏家族耕讀詩書傳家,文有能臣,武出良將,為皖南地方之楷模;二為紀念李白和汪倫這段感人至深的友情。在文昌閣邊的翟氏宗祠,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氣勢恢宏,雕梁畫棟,庭院幽幽,穿檐走巷,足見當年翟氏祖上功德巍巍,家風昭昭。一條洇滿桃花酒香,充斥各式叫賣聲的南陽古街也留不住人的心,人們直奔千里而來的主題——桃花潭。桃花潭實為青弋江上緩水區的一個深水潭,究意有多深,只有李白和汪倫的友情可以丈量了。機帆船如一尾躍出江面的魚穿梭在桃花潭中,在南陽鎮、萬家鎮兩岸之間來回擺渡。濺出的水花,是千千萬萬初次邂逅桃花潭的游人發出開心的笑。兩岸古老的建筑保持千百年不變的姿勢,學著詩仙李白遣詞造句,應和的是順江而下的汪倫踏歌聲。桃花潭的美,早已超出了實景之美,它的美,美在一首詩里,美在跌宕起伏的意象里,美在人們萬千次的造夢里。來看桃花潭,圓下一個夢,這或許就是文化的力量和魅力。在桃花潭最美處,無疑是乘一襲機帆竹排沿江而上了。馬達轟響,青山含黛,從上游太平湖上常年保持10攝氏度的一江綠水潑墨而下,一千萬噸的翡翠,一千萬噸的敘述,一千萬噸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