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11點,在位于巢湖市槐林鎮的交流1000千伏淮蕪Ⅰ線454號桿塔處,電力工人們在近百米高空銀線上進行檢修工作。日前,這條世界電壓等級最高的交流線路全面啟動年度綜合性檢修。在今年的7月份高溫大負荷來臨之前,合肥供電公司將陸續完成交流1000kV淮蕪線,直流±800千伏建蘇線、±500千伏龍政線等6條超特高壓線路綜合性檢修工作,賦能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更平穩動力。
這條線路將淮南的電力源源不斷送至上海
早春三月,萬物復蘇。一基基電力鐵塔高聳入云,百米高空上,兩名電力工人正在超特高壓輸電線1000千伏淮蕪線上熟練使用預絞絲對導線接頭進行加固,這也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的交流線路,地面上多位人員緊握著絕緣繩,有條不紊進行配合。
在百米高空檢修世界電壓等級最高交流線路
淮蕪線是全長達759千米的淮南-上海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組成部分之一,將來自于安徽淮南電力能源經安徽、江蘇兩省輸送至上海市。合肥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檢修專責李方耀介紹:“線路平均實時輸送功率約為600萬千瓦,相當于上海市實時總用電量的近十分之一,接近合肥市春秋季平均實時用電負荷的近八成。”李方耀說。
春季電網負荷相對較低,是電力檢修開展黃金期。為進一步提升夏季長三角地區供電可靠性,安徽區域段所有500千伏以上特高壓線路每年都會進行一輪全面的檢修工作。今年3月5日至3月24日,合肥供電公司計劃在20天時間內抽調“精兵強將”,集中完成淮蕪線合肥段176.26千米線路檢修工作。
以導線為“板凳”,在百米高空吃盒飯
高空檢修作業充滿挑戰性,對檢修人員體力、心理素質都提出更高要求。在工作現場,本次工作負責人之一的邢友志展示了這樣一套特殊的“行頭”,它是由金屬絲和纖維混紡紡織而成的絕緣屏蔽服,能夠形成“等電位”,保護高空作業人員不受感應電傷害。
據了解,每天上午9點開始,電力工人們按時來到淮蕪線沿線,換上厚重全套屏蔽工作服,用時半個小時左右登上電力鐵塔,開始在近百米高空線路上“漫步”。按計劃,他們每天將完成超5公里高空走線檢查,及時精準發現導線存在的斷股等損傷,集中性完成導線接頭加固、銷釘補裝等一系列的檢修作業。
使用預絞絲對導線接頭進行加固
大約近2小時左右時間,工作人員順利完成三相線路的預絞絲加固,繼續在高空中行走近1公里,來到452號桿塔,此時已近下午1點。“由于上下一次太麻煩也耗時費力,所以我們將盒飯系在繩子,然后拉上去。”邢友志說。
高空上兩位工作人員采取安全措施將自身固定好,接過盒飯后的他們以導線為“板凳”,稍稍休息一會兒并迅速“補充能量”。這看起來十分震撼的場景,高空作業人員早已習以為常,每天他們都會在高空中持續作業超過8小時,為了減少麻煩,他們盡量少喝水。
7月份前完成6條超特高壓線路檢修
安徽電網是我國“西電東送”重要路徑之一,境內超特高壓線路公里數居國家電網公司前列。截至今年2月底,由合肥供電公司屬地運維管理的超特高壓線路達27條,總長度約1618公里,包含交流500、1000千伏,直流±500、±800、±1100千伏五個不同等級。
午時在百米高空的超特高壓輸電線上吃工作餐
“超特高壓線路‘大動脈’對于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合肥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副主任秦鵬介紹,近年來,該公司采取‘無人機+人工’的雙巡檢模式、采用無損探傷等設備,全面提升巡視精細度,及時發現并消除一些肉眼都看不到的金屬內部損傷。
今年春節結束后,合肥供電公司集合專業人員隊伍,計劃在7月高溫大負荷來臨之前,陸續完成交流1000kV淮蕪線,直流±800千伏建蘇線、±500千伏龍政線等6條超特高壓線路綜合性檢修工作,進一步提升高壓輸電線路的“健康水平”,賦能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更平穩動力。
(通訊員 李巖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 王士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