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超越了生命本身的界限,它以最無私的方式延續,給予了他人希望與光明。這是關于陳宇的故事——一個普通而又偉大的靈魂,他的生命以一種特別的方式繼續照亮著這個世界。
陳宇出生在阜陽一個普通卻有愛的家庭,母親是一名護士,父親是人民教師,在愛中長大的他從小被教導,要幫助他人、樂于奉獻。日子一天天過去,今年29歲的陳宇有個幸福的小家庭,有溫柔賢惠的妻子,活潑可愛的孩子,還有善良慈祥的母親,生活雖然平凡卻幸福。這一切卻在今年年初戛然而止,命運給這個家庭重重一擊。
春節假期即將結束,大家還沉浸在歡樂團圓的氣氛里,陳宇和愛人回到合肥準備迎接新一年的工作。這天清晨,他突發急病,心跳呼吸驟停倒在地上,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整個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恐懼和不安中。120呼嘯而來,他被緊急送往醫院,雖經多名專家全力會診、救治,卻由于心跳驟停時間過長,導致大腦發生不可逆的損傷。治療9天后,經專家檢查和判定,確認已達到腦死亡狀態。
這樣的結果讓家人心如刀絞,悲慟欲絕。在這悲痛的時刻,還能再為陳宇做些什么?家人想到了陳宇生前的一個愿望。他曾在看到器官捐獻的宣傳海報時,向家人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一天,他能夠通過捐獻器官幫助需要的人,那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個愿望,在他的家人心中留下了印象。
陳宇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家人口中,他報喜不報憂,在外有多苦多難,見到家人都是樂呵呵的。面對擔憂的母親,他會摟著母親說:“您放心吧,兒子都好好的,將來一定好好孝敬您。”面對妻子偶爾的抱怨,他也笑著哄老婆哄孩子。在朋友和同事口中,他是善良靦腆但十分“好說話”的人,不管自己日子好不好,朋友找他幫忙,他總是能幫就幫,從不推脫。
陳宇生前是這樣一個善良的人,家人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尊重他的意愿,讓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他們主動聯系醫生及紅十字會,決定捐獻陳宇的器官——肝臟、腎臟和眼角膜。這一決定,不僅是對陳宇生前愿望的尊重,更是對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2月26日,在合肥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下,陳宇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完成了捐獻,肝臟、腎臟系統匹配給了3位終末期患者,眼角膜讓2人重獲光明。陳宇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和愛卻以另一種形式留在世界上,繼續照亮他人的生命。他用行動告訴我們什么是生命的延續,讓我們記住陳宇,記住他無私的奉獻!
(崔恒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許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