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郭國平結合自身科研工作,并充分調研國內外量子計算研發態勢,帶來了關于量子計算等領域的10項議案和建議。
壯大中國自主量子計算機制造鏈
合肥是中國最早開始量子計算研究及產業化的城市。
今年1月6日,我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并向全球公眾限時免費開放。到2月26日,“本源悟空”先后被104個國家用戶訪問超200萬次,并成功完成16萬個全球量子計算任務。
郭國平告訴記者,“本源悟空”被全球過百萬用戶實際使用,這標志著我國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產業鏈基本成鏈。“剛剛出生的我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制造鏈如同一顆‘樹苗’,亟待國家‘呵護’。”他表示。
“為突破國際科技產業鏈封鎖,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國宜專項‘培育’量子計算產業鏈。”郭國平建議,制定量子計算機產業發展規劃及專項扶持政策,推動量子科技產業加快從未來產業向戰略性支柱產業迭代發展。
“在上海、廣州、合肥、南京等全國大城市中選擇若干點,以龍頭企業集群發展為重點,建設國家級量子計算產業示范基地,打造量子計算發展核心區和產業集聚區,輻射帶動全國量子計算產業發展,形成規模效應。”郭國平說。
“實施量子計算創新人才計劃,培養人才與科技攻關結合起來,加大量子計算專項人才創新培養,鼓勵一代代人接續奮斗。”郭國平建議。
加快“三算融合”科研立項,布局中國未來算力
超級計算、智能計算與量子計算的協同工作,稱為“三算融合”。郭國平形象地介紹說,如果把普通計算機比喻成一把“步槍”,那么帶有人工智能的智能算力就是一門“火炮”,而量子計算機就像是一枚“導彈”。
郭國平建議國家立項量子計算、超級計算與智能計算“三算”融合發展項目,對“三算”融合應用領域進行中長期戰略規劃、政策傾斜,加大資金投入和人才培育。
“建議出臺相關政策,通過具體項目引導,讓超級計算、智能計算、量子計算中國計算力量盡快‘牽手’。”他表示,“三算融合”是將量子計算、超算和智算創新結合,將構建一種新型混合計算系統,可以實現更高效、更智能的計算。
“未來,這三種類別的算力會是協同關系,而不是相互替代的關系。三者協同將是未來算力的終極形態。”他說。
目前全球的量子計算人才是以“千”為單位。作為量子計算賽道中的一個跑道—“三算融合”,國內其專門人才目前幾乎為零。為此,郭國平還建議,啟動中國“三算”融合人才培養計劃。通過項目立項的方式,用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科研院所?擁有可用量子計算機企業的“四合一”模式,進行中國第一批“三算融合”專門人才培養,以備后用。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實習生 潘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