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近日正式出臺《創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2024版)》。提升舉措共100條,分為18個部分。其中,圍繞開辦企業等17個重點指標領域,提出95條提升舉措。我省要求各地各部門持續對標一流水平推進改革創新,持續聚焦企業期盼優化為企服務,加強數字賦能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連續五年推出700余條提升舉措
安徽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2019年至2023年,我省連續5年推出700余條提升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我省營商環境改善。今年年初,我省結合貫徹國家及省委、省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結合借鑒長三角一體化和國內先進地區典型經驗、有效做法,結合解決難點堵點提升服務企業群眾質效,征求吸納行業商協會、企業意見建議,制定出臺了創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2024版)。
提升舉措共100條,分為18個部分。其中,圍繞開辦企業等17個重點指標領域,提出95條提升舉措。此外,圍繞綜合提升領域,提出5條舉措。
在企業開辦注銷領域,我省今年將深化企業開辦注銷領域“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圍繞為經營主體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著力深化市場準入、準營和退出等“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重點推進企業信息變更、開辦餐飲店、企業注銷登記等“一件事”。
今年我省還將依托電子營業執照建設經營主體“身份碼”。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唯一標識,以安徽碼為載體,建設經營主體“身份碼”,制定數據歸集標準,全量歸集企業登記注冊、行政許可、事中事后監管等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信用安徽網站向社會展示,不斷提升企業信息透明度。
健全市場退出機制,今年我省還將開展強制清算“府院聯動”改革試點。深入探索個體工商戶“強制注銷”改革,深化“一屏注銷”。
全省全口徑供電可靠率達到99.95%
提升舉措注重體現提速提效。部分舉措較上年明確提出更高效率、更優效果的要求。在獲得電力領域,我省將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擴大“零計劃停電”示范區范圍,提升配電自動化覆蓋率,實施頻繁停電典型問題專項整治。落實供電可靠性管制機制,規范公布停電、供電基礎設施供應質量、可靠性和可持續性等信息。全省全口徑供電可靠率達到99.95%,城網、農網供電可靠率分別達到99.977%、99.93%,進一步縮短城網、農網用戶平均停電時間。
我省今年還將全面實現電子證照與實體證照同步簽發,及時開展失效電子證照清理。
全面推行登記事項全省同標
在不動產登記領域,我省將推行綠色不動產登記模式。全面推行登記事項全省同標,推動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合同和電子證書(證明)應用。同時,推行智能審核和“全程網辦”,進一步提升登記所需信息嵌入式實時共享水平,實現辦理不動產登記涉及的增值稅、契稅、司法判決、信用、商品房網簽備案、存量房網簽等電子材料、電子證照調取應用,提升不動產登記無紙化水平。
深化不動產登記集成服務,今年我省將優化“帶押過戶”“繼承登記”“二手房轉移登記與水電氣聯動過戶”“住房貸款”“新生入學”等“一件事”辦理流程。因地制宜推廣“十五分鐘登記服務圈”模式。推進“金融信貸+抵押登記”一件事改革,打通省不動產登記一窗云平臺和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推進不動產登記與金融服務協同,實現全省全覆蓋、抵押登記“一次不用跑”。
深化不動產登記“帶押過戶”改革,今年我省將加快實現“帶押過戶”業務跨銀行業金融機構可辦,覆蓋工業、商業等各類不動產。
在納稅領域,今年我省將進一步提升納稅服務信息化水平。全面推廣數字化電子發票,通過“去介質”“自動賦碼”“智能賦額”進一步便利發票服務,降低辦稅成本。
健全政務誠信監測預警體系
提升舉措還體現協同聯動,體現難點堵點攻堅。例如,推動建立長三角區域政府采購供應商統一注冊標準,充分利用經營主體注冊信息,為供應商提供高效服務。針對企業反映較多、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問題,提出相應工作舉措。實行處罰決定、信用修復、合規提示“三書同達”,幫助經營主體解決“信用修復難”問題,促進合規誠信經營發展。建立健全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聯審機制,統一規范辦理要求,最大限度便利新興產業項目建設運營。
在市場監管領域,我省今年將深入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整治助企行動。持續清理規范用水、用電、用氣、用網等領域收費,推動明碼標價,嚴厲查處違規收費行為。深化電視“套娃”收費等問題治理。
今年我省還將深入推進政務誠信治理。健全政務誠信監測預警體系,完善“政府承諾+社會監督+失信問責”機制。深入開展惠企政策、招商承諾未兌現,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等集中整治,加大企業投訴辦理力度。
在綜合提升領域,今年我省將進一步深化開發區賦權發展。推動完善開發區賦權相關立法,破除賦權障礙,保障賦權于法有據。探索建立“可收可放”的管理機制,增強賦權工作的精準性、實效性。
提升舉措還明確,營造尊重民營經濟創新創業的輿論環境。加強社會輿論引導,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輿論環境和氛圍。依法嚴厲打擊以負面輿情為要挾進行勒索,蓄意炒作、造謠抹黑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等行為。健全相關舉報機制,降低企業維權成本,維護企業生產經營秩序。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