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上午,“天成之姿—明式家具美學展”將在安徽博物院新館二樓臨展廳正式開展。此次展覽由安徽博物院與上海博物館合作主辦,是上海博物館明清家具館中明式精品家具首次“集體”出館亮相,將在春節期間為觀眾帶來一場明式家具美學盛宴。
黃花梨螭紋聯二櫥
寄傲軒銘板
“明式家具——中國傳統家具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安徽博物院相關專家介紹,一榻一幾、一桌一柜,明式家具簡練樸素、靜穆大方,凝練了“自然天成”的風格、“虛無空靈”的意境、“美善相生”的功用、“理想浪漫”的精神。“它繼承了宋代家具的特點,以江南地區為源,于明代嘉靖、萬歷到清代康熙、雍正年間發展壯大,影響了長江流域及沿海地區家具的制作與使用。”
黃花梨寶座式鏡臺
鐵力木床身紫檀木圍子羅漢床
此次展覽由安徽博物院與上海博物館合作主辦,展出的家具大多來自著名學者王世襄和陳夢家的舊藏。這些家具是蜚聲海內外的精品,更有部分傳世的孤品,為中國古代家具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參考。
黃花梨四足八方香幾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展覽分“幽香雅室”“良工巧作”兩個單元。第一單元“幽香雅室”通過構建“廳堂”“書齋”“臥房”三個場景展示明代文人的家居環境,并突出空間意象與空間功能的重要元素。展廳形式設計極力營造園林式步移景異的展覽效果與簡潔柔婉的藝術氛圍,以強調明代文人士大夫竭力追求的雅致生活。在這個單元里,展示的“黃花梨夾頭榫大平頭案”案長350厘米,據專家介紹,用如此長的獨幅板作面心者僅此一件。另一件“紫檀無束腰裹腿羅鍋棖畫桌”極簡的造型蘊含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濃厚的文人氣息,在傳世實物中如鳳毛麟角。黃花梨螭紋聯二櫥則造型秀麗,紋飾精致,美輪美奐。
紫檀無束腰裹腿羅鍋棖畫桌
第二單元“良工巧作”則通過“巧工”“良材”兩組從微觀層面解構明式家具的造型、紋飾、制作工藝、藝術特點和對木材的選取和利用,這些榫卯結構、裝飾紋樣、硬木質感,在工匠奇巧技藝下,成就流暢的線條、嚴謹的結構、雅致的造型,成為凝重而不失靈動,簡約又不簡單的家居經典。其美在外形、在良材、在巧工,更因審美的傳統、文人的旨趣,富有哲思、內涵。此單元重點展示的黃花梨玫瑰椅輕巧方便,頗得文人喜愛。“黃花梨四足八方香幾”造型新奇,氣韻不俗,設計、做工極為考究。“黃花梨寶座式鏡臺”上部如同椅子的扶手與靠背,遠看如同一把小椅子。鏡身滿飾精致花紋與鏤空雕刻,非常典雅靈動。
黃花梨玫瑰椅
黃花梨圓后背交椅
從席地而坐到垂足高坐,中國傳統家具伴隨政治、經濟、文化的變遷,逐步形成完善的體系。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展覽中還為觀眾精心搭建了“第一把交椅”“書房”“臥榻”互動區,觀眾還可以攜家人穿上明制服飾拍一張有調性、有韻味的明式“全家福”。“龍年新春即將到來,希望觀眾在觀展、游園、打卡的同時能夠通過這次展覽感受到明代傳統美學的意蘊與意境。”(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實習生 楊顏鈺霆 圖片由安徽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