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發生多起餐飲場所重大液化氣爆炸事故。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來全國共發生燃氣爆炸事故3943起,中小型餐飲場所燃氣使用安全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公共安全風險點。省人大代表宗洪博在十四屆省人大二次會議上建議,應將商業配套天然氣管網建設納入規劃設計條件,以安全高效的管道天然氣替代瓶裝液化氣,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餐飲場所瓶裝液化石油氣的安全風險,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2023年6月21日,銀川市興慶區民族南街富洋燒烤店操作間液化石油氣(液化氣罐)泄漏引發爆炸,造成38人傷亡。類似事故,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中小型餐飲場所燃氣使用安全問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公共安全風險點。
省人大代表宗洪博來自合肥合燃華潤燃氣有限公司,是該公司客戶服務公司瑤海區服務所維修班長,多年工作在一線。他關注到,近年來全國發生多起餐飲場所重大液化氣爆炸事故。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來全國共發生燃氣爆炸事故3943起,每年發生事故約550~950起,每年因燃氣爆炸導致63~127人死亡,其中,液化氣爆炸事故占室內燃氣事故總數的66%~77%。
帶著大家關心的燃氣安全問題,他走訪、調研發現,很多開發單位在建設初期為節約成本,僅僅配建居民燃氣使用,未配建商業用天然氣管道,致使一些商業餐飲只能使用瓶裝液化石油氣。據統計,合肥市目前液化石油氣用戶約45萬戶,中小餐飲商戶17000多戶,大部分都是使用瓶裝液化氣。
“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相比其他能源,燃氣具有高熱值、高效率的特點,也更安全,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對能源的需求。”宗洪博介紹,但是因為后期氣源接入難、管道鋪設距離長、施工作業協調困難等諸多原因,餐飲用戶只好退而求其次。
宗洪博也關注到,為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餐飲場所瓶裝液化石油氣使用環節的安全風險,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無錫等多個省份及地區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推進餐飲場所“瓶改管”工作,即以天然氣管道取代液化氣瓶,以天然氣取代液化氣。然而在“瓶改管”工作推進過程中遇到多方面的阻礙和困難,致使工作進度緩慢、效果不佳或政府承擔大部分改造資金費用。
目前省內各地市在項目規劃設計條件中,尚未明確要求配套商業燃氣。
宗洪博建議,新建商品房、回遷小區等住宅用地內的商業建筑和商服、綜合用地內的商業建筑,應由設計單位規劃配套燃氣管道建設方案,作為工程規劃設計的必要條件,規劃部門將其列為必要審查內容。(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 武鵬 任逸瑋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