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扎實推進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點領域亮點突出,多項指標居全國第一,累計歸集全省涉801萬家市場主體各類信用信息59億條,提供信用服務1億次。
6.9萬份信用報告替代140萬余份“證明”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2023年以來,安徽省在全國信用建設成果觀摩會中榮獲省級組“先進單位”稱號。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用信息“雙公示”評估成績穩居全國第1;“信易貸”助力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速全國第1;11個城市綜合信用指數排名進入全國前30位,數量居全國第1;1人入選全國“誠信之星”、累計入選數量全國第1;17個信用案例獲評全國優秀。
我省信用基礎建設不斷夯實,累計歸集全省涉801萬家市場主體各類信用信息59億條,提供信用服務1億次。合肥、淮北、宿州、蚌埠、蕪湖、安慶6市入選全國信用建設示范城市,最新一期城市信用監測中,全省16個城市中11個排名進入全國前30。
助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我省開展信用報告代替證明改革,印發《安徽省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實施方案》,聚焦企業開具證明“難、繁、久”等問題,全面推行1份信用報告代替40個部門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實現“網上辦、隨時辦、實時辦、免費辦”。自2023年3月改革實施以來,累計為企業提供信用報告下載6.9萬份,替代傳統無違法違規證明140萬余份,較好做到“數據多跑路,企業不跑腿”。
全面推廣“信易貸”模式,2023年全省“信易貸”平臺發放信用貸款9.4萬筆、3396.4億元,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暢通信用修復渠道,我省開展專項行動,幫助8.5萬余家企業修復失信記錄17萬條。
率先實現政府機構、國企失信被執行人案件“全清零”
持續開展政府履約踐諾專項行動,2023年以來我省累計推動60多個部門履行協議4000件、履約到位資金46億元,在全國率先實現政府機構、國有企業失信被執行人案件“全清零”。
基本構建全流程信用監管機制,在工程項目施工許可等40多個事項實施審批替代型信用承諾,推動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19個行業開展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完成“屢禁不止、屢罰不改”嚴重違法失信行為清零,嚴重失信主體占比由1.39%降至0.48%,2023年幫助1.3萬家市場主體退出失信被執行人等嚴重失信主體名單。
今年推廣自然人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財金信用處副處長舒暢介紹,2024年,省發改委將聚焦新發展格局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助力“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信用環境。
2024年,省發改委將加快推動出臺《安徽省社會信用條例》,建立《企業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規范》《經營主體信用合規建設指南》等信用地方標準。同時,提升信用數據歸集質效,推動行業領域公共信用信息“一口歸集、充分共享”,健全信用數據質量監測預警機制。
今年我省還將推進信用報告代替證明2.0版改革,推廣自然人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工作,探索更多場景應用和更便捷化服務。
助力優化營商環境,今年我省將開展企業信用提升“8620”專項行動,計劃培育新增8萬家A級納稅人等守信激勵對象,幫扶推動6萬個主體退出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引導完成2萬條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動態清零”政府失信被執行人案件。
提升政府誠信水平。今年我省還將共同建設“信用長三角”平臺,加強區域文化旅游、生態環境、市場監管、食品安全、藥品安全、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信用信息共享互認,推進區域“信用+”應用場景互通。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實習生 楊顏鈺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