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第四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合肥站啟動儀式在合肥市第四中學舉行。該活動旨在通過朗誦、演講、戲劇獨白以及中華才藝等多種形式為海內外青少年提供一個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與世界交流的平臺,引領更多青少年成為中國故事的講述者。秉承“中華文化,世界傳播”的愿景,“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于2020年1月發端,目前已成功舉辦三屆,共吸引了全球12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6萬名青少年報名參與。
據了解,本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合肥站由共青團合肥市委員會、合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安徽省翻譯協會、安徽省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學會、合肥市第四中學、新航道合肥學校聯合主辦。活動現場,新航道合肥學校在合肥市第四中學共建“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教育實踐基地,并進行了授牌儀式,承諾接下來共同開展多項務實合作,共同推動合肥四中師生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開始,一段開場舞《東方神韻》以中國古典舞的形式再現“東方美神”的卓絕風姿,來自合肥四中的師生們傾情演繹了舞蹈《舞墨》、鋼琴曲《Once Again》等精彩節目,以身為筆,以曲為媒,以心傳神,通過多元的藝術形式將傳統與現代結合,書寫時代華章的動人故事,為觀眾帶來美輪美奐的視聽盛宴。來自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建筑大學的多位往屆優秀選手、越南籍留學生作為學生代表共同啟動了“講好合肥故事,我為合肥代言”計劃,為合肥發聲,向全市青少年發出倡議,積極參與“用英語講合肥故事”特色活動,用實際行動為合肥代言。
啟動儀式上,共青團合肥市委副書記洪欣在致辭中說,近年來,團市委聚焦工作職責,在從合肥視角創新講好中國故事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而“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多年來一直堅持創新發展,不斷豐富形式和內涵,已成為一項面向海內外青少年的民間教育交流品牌。青少年作為讀懂中國的新生代力量,除了踴躍加入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行列,更要深入了解活動內涵。
合肥市第四中學校長毛曉斌表示,該校致力于動員學校教師的專業力量,組織形式多樣的講好中國故事主題活動,激發學生對祖國和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為世界各地廣大的青少年朋友們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學習借鑒,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平臺空間。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樣的活動無疑使文化的傳播更具親和力和深遠影響力。希望同學們能通過此次活動,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在共同講述“我眼中的中國”過程中,加深彼此了解、消除誤解,在合作中促進中外民心相通與文明交流互鑒。
安徽省翻譯協會會長、新華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處處長徐鳴表示,世界已進入文化交流、融合、對話的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體現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文化翻譯傳播也成為新時代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關鍵。安徽省翻譯協會將繼續全力支持“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用英語講合肥故事”活動,以活動為媒,以翻譯為路,增強傳播效能,支持中外青年以各自獨特的方式,生動地講述家國故事,大力推動中華文化、合肥故事“走出去”。
安徽省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學會會長、安徽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胡健表示,語言是文化交流的載體,也是加強民眾溝通、民心相通的重要紐帶。英語和中文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交往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活動用語言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橋梁,建立起與中國文化的奇妙連接,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用年輕人獨有的方式來表達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讓全世界的青年人在這里讀懂中國,愛上中國。
中國故事合肥組委會主任、新航道合肥學校校長俞航表示,回顧過去三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合肥站活動,先后在中國科大、合工大、安建大、安農大等高校開展了多場特色專場活動,一批又一批優秀青少年通過這個平臺挑戰自我、綻放自我,在雙向奔赴的過程中生動敘述著科大故事、合肥故事和中國故事,開啟了一校一城一國的情緣。接下來的第四屆活動,新航道合肥學校將與眾多單位機構強強聯合、資源互補,共同為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合肥故事活動保駕護航,推動活動走向更加廣闊的國際舞臺。
漢字字源研究學者、“漢字叔叔”理查德·西爾斯作為特邀嘉賓參加本次活動并發表主題演講。解密漢字是理查德·西爾斯最癡迷的事情。在他看來,漢字有幾千年的歷史,每個漢字字形都蘊藏著認識事物的密碼,再古老的東方文字也一定有它的來源規律和邏輯,要用科學的方法去尋找漢字的歷史,通過文字理解數千年的中華文化。他從合、肥、廬、州四個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講解,為大家追溯了合肥、廬州名字的由來和背后的含義,讓在場學生聽得十分入神。癡迷漢字30多年的“漢字叔叔”說到,當今世界范圍的中文熱有目共睹,漢字不僅是中國的漢字,更是全世界的漢字。他追尋“漢字夢”的經歷也激勵著許多中國的青年人努力奮斗,實現自己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