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可可西里的一頭野狼頻頻登上熱搜,因經常被過往游客和司機投喂,不但體型變得滾圓,還會向過往車輛搖尾巴,露肚皮撒嬌討食……而在千里之外的合肥野生動物園,也有一匹狼因為熱心游客的投食突然“火”了。更離奇的是,原本在狼群生活的它居然還經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宮斗”,挑戰狼后失敗后,無奈獨居“冷宮”。近日,合肥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將這段狼版《甄嬛傳》故事向記者娓娓道來。
◆第一集:“安狼容”挑戰狼后
估計很多人都知道狼是群居動物,它們以家庭為核心單位,成員通常包括一對配偶,以及其子女。據介紹,狼群的成員數量平均為5~11只,其中包括1~2只成年狼、3~6只青年狼和1~3只幼狼。目前已知最大的狼群,其成員包含42只。為了哺育后代而居住在一起的它們,主要出沒于荒漠、雪山、草原等地帶,在獵物豐富的時期,如遷徙、繁殖,不同的狼群可能會暫時聚集在一起(也存在單獨活動的狼,主要是離開原生群體后尚未組建新群或加入其他狼群的個體)。
而在合肥野生動物園,卻是“一群狼+一匹狼”的格局。“這里落單的一匹狼就是故事的主角——母狼‘崢崢’。”據合肥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介紹,該園共有12匹狼,“崢崢”早先也是和那“一群狼”生活在一起的。狼群內部有森嚴的等級,就像一個王朝,“崢崢”之前所在的猛獸散養區,就好比“皇宮”般的大宅子。
“大家估計都知道狼王,但很少聽說有狼后。”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狼后具有交配的優先權,處在發情期的“崢崢”便蠢蠢欲動了。比較遺憾的是,這一局“宮斗”,“崢崢”敗下陣來。2021年2月5日,飼養員第一次發現“崢崢”頭部有個較大的傷口。“估計是因為挑戰狼后失敗,遭到了狼群內其他成員排擠,頭皮被撕爛。”由于傷口較大,獸醫不得不通過麻醉的手段將“崢崢”放倒,然后對傷口進行清洗并縫合。處理完畢后,“崢崢”又回到了猛獸散養區。
當年春天,游客經常能看到受傷的“崢崢”,甚至質疑動物園為何不進行干預。“動物內部爭斗只要不是嚴重受傷,一般不會干預。”獸醫告訴記者,對于狼群來說,受傷的狼離開狼群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也意味著它再也不能回歸種群。“‘崢崢’已經適應了散養區的生活,隔離圈養起來的它不僅要失去廣闊的空間,也會失去所有伙伴,所以我們決定邊治療邊觀察。”據獸醫透露,狼是一種很謹慎的動物,一個群體鮮少接受其他狼加入。“通常情況下,它們會殺死陌生的狼,能被狼群接受的狼都在1~3歲間,被殺死的都是成年狼。在某些情況下,一只單獨的狼會被一個群體收養,以代替死去的配偶繁殖。”
◆第二集:“安狼容”遭遇排擠
“崢崢”回歸之后沒幾天,獸醫又發現“崢崢”的傷口縫合線開裂了,“其他狼會舔舐它的傷口。”無奈之下,獸醫只好采取外傷口噴灑消毒藥水處理方法。
考慮到安全因素,獸醫只能從幾十米高的天橋上給“崢崢”噴灑紫藥水。“這可是相當有難度的技術活,‘崢崢’一直在橋下竄過來竄過去,我們只能蹲守在橋頭逮住機會噴灑。一看到有個‘紫色的腦袋’一閃而過,就趕緊噴灑藥水。”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獸醫費時費力的守株待“狼”終于有了回報——“崢崢”腦袋上的傷口慢慢收口結痂。再加上保育員的“助攻”——每次投食時,會多扔一些食物在“崢崢”面前,它的身體也慢慢恢復了健康。
“狼群等級森嚴,地位較低的狼只能吃殘羹冷炙,而‘崢崢’作為挑戰失敗者,更容易被其他狼搶食。”據合肥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介紹,被狼群接納是個漫長的過程,包括為期長達數周的試探、被非致命性的攻擊,以了解新加入者是否可以信任。“崢崢”回歸狼群后,小心翼翼地生存。保育員也一直密切關注“崢崢”的狀態。
◆第三集:“安狼容”進“冷宮”獨居
正當大家為“崢崢”順利回歸狼群感到慶幸時,“崢崢”又出幺蛾子了。
2022年2月16日,又一個狼群的繁殖季節。保育員發現“崢崢”精神頭不對,蜷臥一側,不停舔舐腹部。經過仔細觀察,發現其腹部潮濕,似乎有傷口。無奈之下,獸醫只得再次進行麻醉,隨后發現“崢崢”腹部兩處傷口已貫穿至腹腔,均是致命傷。獸醫立即現場給“崢崢”實施了手術——對其腹壁清創縫合,由于后期必須隔離消炎治療并靜養觀察,“崢崢”不得不離開狼群了,被轉移至現在的單間。
經過這場堪比“宮斗”的遭遇,“崢崢”也就有了“安狼容”的稱號(名字出自電視劇《甄嬛傳》中的“安陵容”)。但比“安陵容”的結局要好很多,“崢崢”在獸醫、保育員的精心照顧下,恢復了健康,還獲得了“豪華單間”。據悉,“崢崢”目前居住的籠舍外被兩棵紫藤所包圍,春夏之際紫花盛開,炎熱酷暑也可遮陰。籠舍內的爬架可以供它白天嬉戲玩耍,晚上則會躲到構樹叢中放松睡覺。也正因為有了這一遭“宮斗”的遭遇,加上無法消除的傷疤,游客們對“崢崢”格外心疼,經常背著保育員,給“崢崢”投食加餐,導致連動物園食堂精心準備的大雞腿都不香了。
◆插播“公益廣告”時段:文明游園,謝絕投食
合肥野生動物園的保育員提醒游客朋友:逛動物園時請文明游園,不要投喂動物!動物園內有動物食堂,每天會依據動物的飲食習慣搭配瓜果蔬菜、肉蛋窩頭等,動物們的菜單都是經過科學配比的、且營養豐富。“動物們之所以會吃游客投喂的食物,其實并不是餓了,更不是動物園餐飲不足,就像家里的熊孩子吃完飯還會偷吃零食,只是因為看到零食會嘴饞。”所以,動物們不吃正餐和吃游客投喂的食物都會影響它們的身體健康。
以“崢崢”和它的狼伙伴為例,它們的獵食范圍很廣,但主要的獵物是中到大型的有蹄類動物。除此之外,狼也會捕捉小型動物來充饑,通常包括嚙齒類動物、野兔、食蟲動物和小型食肉動物。讓人比較意外的是,狼還會以水果、植物補充食物,它們吃花楸屬的漿果、鈴蘭、藍莓、越橘等,其他水果包括茄科植物、蘋果、梨。在合肥野生動物園,動管科每天會配3斤肉,一般是雞腿或者雞架,冬天會適量添加部分牛肉,幫助狼們增加營養。
◆番外篇:關于狼的那些“社交”趣事
狼能通過交流來預測同伴或其他狼的下一步行為,這包括叫聲、肢體語言、氣味、觸覺和味覺。
1、狼為什么會搖尾巴和埋食物?
據介紹,狼的肢體語言包括多種面部表情、尾巴位置和狼毛豎立。攻擊性強或自我表現張揚的個體表現為蓄意放緩的動作、身體姿態高和豎立的狼毛。表示順從的狼會把身體壓低、狼毛平順、耳朵貼伏和尾巴放低。繁殖期的雄狼遇見表示順從的家庭成員時,它可能會凝視、高高站立、而尾巴保持與背平行。當狼群聚集時,通常有些它們喜歡的行為,如用鼻子推對方、用下巴互相輕咬、用頰部摩擦、舔臉。用嘴含住對方的嘴部是種友好的表示,但如果用嘴夾住對方的嘴并露出牙齒,則是展示權威,領頭的狼也可能跨過其家屬站著,表示權威。在獵食成功時,狼會從遠處保護屬于自己的食物不被其它狼吃掉,它們會向外放平耳朵、表示它們在保護屬于自己的食物。
個別狼還會打洞,但一般是為了采取保護措施,比如將幼崽和吃食藏在隱蔽的洞穴不被搶走。據悉,好多犬科動物會將食物埋起來,前提是它已經填飽了肚子。
2、狼嚎會此起彼落,而非同時一起
據介紹,狼嚎有許多作用,通常在獵食前后,狼會用狼嚎來聚集其狼群。狼嚎也用來傳達警告,特別是在狼穴附近。在風暴中或不熟悉的地區,也用于找出其他狼的位置,和遠距離溝通。群體一起狼嚎時,狼嚎會此起彼落,而非同時一起,這樣會建立錯覺,使其他動物以為在附近有更多狼。獨狼在身處其他狼群的領域時,會避免嚎叫。另外,狼在雨天和滿足時都不會響應其他狼的嚎叫聲。
3、群狼捕食協作好比“足球賽”
和獅群“潛行-突襲”的“刺殺捕食模式”不同,狼群采用的是“追逐-消耗”的“游擊捕食模式”。據悉,狼群在依靠氣味和活動痕跡定位到獵物后,負責主攻的“中場”會快速接近獵物并發動攻擊,驚擾獵物使其奔跑;兩翼的“邊衛”會通過吠叫、撞擊或是撕咬,刻意控制獵物的奔跑方向,迫使獵物不得不一直保持跑動;最后,當獵物筋疲力盡,狼群中強壯的“前鋒”就會抓住機會突然加速,從獵物的后方發動致命攻擊——對付大型獵物,它們會先撕咬出傷口,用失血加速獵物體力的流逝;對付中小型獵物,它們會試圖咬斷頸動脈迅速解決戰斗。比較值得一提的是,狼比較適應長時間連續的奔跑,能夠保持50公里/小時的速度長達20分鐘。(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 通訊員 張鳳嬌 汪慧卉 夏洋舟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