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中國邊境旅游發展穩中向好 同時還有提升空間
來源:中國網旅游 責任編輯:張晨 分享到 2023-11-30 09:54:26

我國的邊境旅游始于1987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而逐漸發展壯大、持續升溫。經過30余年的發展,邊境旅游發揮出重要作用,為鞏固睦鄰友好與深化互利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邊疆地區文化繁榮、促進沿邊經濟轉型升級、培育亞洲旅游增長點等作出了積極貢獻,并為出入境旅游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進入新時代,我國朝著建設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穩步邁進,文化和旅游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支撐,邊境旅游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同時也面臨更高的發展要求。

一、邊境旅游既是國家戰略,也是出入境旅游發展新動能

(一)經略周邊、服務國家外交戰略是邊境旅游的重要價值

我國與周邊國家建立了睦鄰友好關系,與東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10+1”)、東盟—中日韓“10+3”、瀾湄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不斷完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安全觀、周邊命運共同體等新倡議、新主張順應地區謀求發展的大趨勢,符合地區的長遠利益。促進睦鄰友好,加強戰略合作,邊境旅游無疑是重要的支點。2024年上半年中美將舉辦第14屆中美旅游高層對話,我國將持續深入國際交流與合作,邊境旅游將發揮更大的價值。依托邊境旅游鞏固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拓展地緣政治、經濟、人文等深層次交流,更好地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增進亞洲人民友誼,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是值得持續關注的重要問題。

(二)興邊富民新階段需要邊境旅游持續賦能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9月考察黑龍江省時指出“積極發展邊境旅游,更好地促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從我國來看,興邊富民行動持續推進,取得顯著成效,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高,邊境地區實現全面脫貧,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邊境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大幅改善。與此同時,也要認識到,邊境地區經濟基礎還相對薄弱,市場發育還不充分,產業發展還相對緩慢,公共服務總體水平還不高,需要積極探索加快邊境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途徑,邊境旅游無疑是值得思考的重要方向。推動邊境地區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幫助邊境地區居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不僅是中國的訴求,也是周邊國家的共同訴求。如何通過發展邊境旅游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向邊境地區聚集,更好地發揮邊境旅游對擴大就業、改善民生、優化公共服務、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是當前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三)亞洲旅游發展需要邊境旅游貢獻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亞洲旅游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為全球旅游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國際游客達到14.6億人,國際旅游消費達14810億美元,其中亞洲接待了3.94億國際游客,約占全球國家游客總量的的26.99%,亞洲旅游消費達到4492億美元,占全球旅游消費總量的30.33%。可以看出,無論是接待的國際游客人數,還是國際旅游消費水平,亞洲占全球旅游市場份額均較高。全球旅游重心將加速東移,亞洲旅游在全球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同時,也要看到,亞洲旅游市場近年來在全球旅游格局中的增幅并不大,需要有可持續增長的新動能,邊境旅游是值得發展的路徑。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數據顯示,2017—2019年,亞洲國家入境中國的游客人數分別為3201、3657、3758萬人次,占入境外國游客的比例分別為74.6%、76.3%、76.5%,其中,來自于周邊國家(緬甸、越南、俄羅斯、蒙古、印度、老撾、朝鮮、哈薩克斯坦、尼泊爾、巴基斯坦)的入境旅游總人數分別為2217.04、2620.1、2662.4萬人次,分別占亞洲國家入境中國旅游總人數的69.3%、71.6%、70.8%,周邊國家較多入境游客是從邊境口岸入境。從疫后亞洲旅游復蘇來看,中遠途的國際旅游仍面臨較高風險,復蘇尚需時日,而短途的邊境旅游將成為亞洲國際旅游復蘇的重要方向,有望成為亞洲旅游的新增長點。我國的國際旅游市場近年來在亞洲占據了將近三成左右的比重,在亞洲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我國的國際旅游增長、邊境旅游增長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亞洲旅游的增長情況。因此,邊境旅游要充分發揮在亞洲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培育成為亞洲旅游的新增長點。

(四)出入境旅游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邊境旅游先行示范

邊境旅游在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為我國出入境旅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疫后我國出入境旅游進入恢復發展階段,將在全球旅游業中發揮出更重要的價值,中國的出入境份額仍將占有重要的份額,邊境旅游的作用不可或缺。文化和旅游部于2023年先后公布恢復出境團隊游三批次名單,并于3月31日起恢復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經營外國人入境團隊旅游和“機票+酒店”業務,此外,我國積極擴大免簽國家等措施推動入境旅游的恢復。邊境旅游可以為出入境旅游的恢復發展貢獻更多力量,新一批邊境旅游試驗區、跨境旅游合作區申報工作已正式啟動,我國第一個跨境旅游合作區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于2023年9月15日至2024年9月14日開啟試運營,邊境旅游可以為我國出入境旅游發展發揮先行示范的作用,積累新一輪的寶貴經驗,更好地助力出入境旅游的高質量發展。

二、我國邊境旅游發展的國際合作基礎牢固

(一)與周邊國家保持睦鄰友好關系

我國與周邊13個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系,與不丹雖然迄今未建交,但保持著友好關系。我國與周邊11個國家簽訂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或合作備忘錄,建立了深層次的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關系,同時,與10個周邊國家簽署了ADS協議(中國公民旅游目的地國家協議),這為我國邊境旅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表1: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資料來源:根據外交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官方網站資料整理

我國與周邊國家建立了緊密的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關系。中國是越南最大貿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市場,連續11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是巴基斯坦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是哈薩克斯坦第二大貿易伙伴關系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國,是吉爾吉斯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資來源國。

2020年我國與周邊國家雙邊貿易情況(數據來源:根據商務部網站數據整理)

(二)與周邊國家建立了密切的旅游合作關系

我國與周邊國家積極開展邊境旅游合作,目前有新疆、西藏、云南、廣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8個省區發展邊境旅游。從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出入境旅游數據來看,近年來,入境中國的人數最多的國家是緬甸,2018、2019年入境旅游人數均超過千萬人次,較多是通過邊境旅游方式入境。入境人數位居第二的為越南,2018、2019年均有700多萬的入境游客。尼泊爾、朝鮮、老撾、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入境旅游人數相對較少,在10—20余萬左右。入境人數最少的兩個國家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近幾年的入境旅游人數均不超過5萬人次。中國公民出境前往周邊國家,越南是周邊國家第一大出境目的地,2019年突破了千萬人次。緬甸、俄羅斯、老撾分別為赴周邊國家的第二、三、四大出境目的地。而中國公民出境前往尼泊爾、蒙古、巴基斯坦、印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家人數相對較少,近幾年的出境旅游人數均不超過21萬。

三、我國邊境旅游發展穩中向好,同時還有提升空間

(一)我國邊境旅游構建起良性發展格局

從政策環境來看,穩步向好。我國邊境旅游經歷了興起、整頓停滯、快速發展、全面暫停等發展階段,邊境旅游逐漸由無序向有序、規范的發展方向轉變。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化,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推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邊境旅游的政策環境更加有利。總體上來看,邊境旅游政策既指向服務沿邊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又關注邊境居民的民生問題;既強調邊境旅游管理的安全性、規范性,又強調要為邊境旅游發展提供更多便利性。

從發展基礎來看,邊境旅游繁榮向好。自2009年恢復邊境旅游異地辦證業務以來,我國邊境旅游發展呈現持續較快的發展勢頭。全國共有400多家邊境旅游社,100余條邊境旅游線路,已經形成了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邊境跨境旅游線路,構建起中俄、中越、中老、中緬、中朝、中蒙、中哈跨境一日游、多日游、自駕游等發展格局。沿邊省區發展邊境旅游各有特色。云南省主要開展對緬甸、老撾、越南的邊境旅游,廣西自治區主要開展對越邊境旅游,內蒙古自治區主要開展對蒙邊境旅游,黑龍江省主要開展對俄邊境旅游,遼寧省主要開展對朝邊境旅游,吉林省主要開展對俄、對朝邊境旅游,新疆自治區主要開展對哈薩克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邊境旅游,西藏自治區主要開展對尼邊境旅游。我國于2018年批準設立廣西防城港、內蒙古滿洲里兩個邊境旅游試驗區,自2023年正式啟動新一批邊境旅游試驗區的創建申報工作。近年來,沿邊省區還積極推動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作為邊境旅游發展新的突破口。

從國際合作來看,機制不斷深化。在圍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圖們江地區開發合作、亞信會議、上海合作組織以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框架下,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邊境旅游合作逐步得到加強。越南、緬甸、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俄羅斯、老撾、蒙古、朝鮮、哈薩克斯坦等周邊國家先后成為我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國家。我國還成為越南、緬甸、俄羅斯、蒙古、朝鮮等周邊國家重要的入境客源國。沿邊省區也積極加強與鄰國城市之間的旅游交流合作。

從經濟社會效益來看,溢出作用成效顯著。邊境旅游發展有效帶動了沿邊地區的餐飲、住宿、汽車租賃等產業的發展,成為經濟新增長點。較多邊民通過開餐館、農家樂、民宿、旅游企業就業等形式,走上致富之路。新疆自治區依托邊境口岸,發展口岸免稅購物、邊民互市、商務會展、邊境跨國游,促進了邊境旅游經濟發展。2018年,廣西邊境旅游收入達120億元,占全區旅游收入的1.58%,邊境旅游成為富裕邊民的重要平臺。黑河互貿區每年帶動市區批發業、零售貿易業、住宿餐飲業、娛樂服務業實現兩位數增長。此外,邊境旅游的發展改善了旅游廁所、停車場等公共服務。

從文旅品牌效應來看,作用更加凸顯。廣西自治區加強邊境非遺文化保護與利用,“中越邊境非遺之旅”成功入選全國12條非遺旅游線路之一。內蒙古自治區牽頭成立中俄蒙“萬里茶道”國際旅游聯盟,打造中俄蒙“萬里茶道”國際旅游品牌。吉林省不斷深化與俄、朝、韓、日、蒙等周邊國家合作,常態化的舉辦東北亞旅游論壇、東北亞文化旅游美食節等國際性文化旅游節事活動,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云南省著力推進瀾滄江—湄公河旅游城市合作聯盟建設,打造瀾湄旅游城市品牌,擴大了國際影響力。

(二)邊境旅游高質量發展仍需破解難題

一是邊境旅游發展易受政治、經濟及環境的影響。從政治、經濟方面來看,周邊國家的政治形勢、經濟發展對于邊境旅游發展有明顯的影響。從環境來看,疫情、非傳統安全因素和政策調整均會對邊境旅游發展產生影響。此外,周邊國家的境外賭博、電信詐騙、走私販毒、偷渡洗錢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時常困擾邊境旅游發展。2020—2022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邊境口岸基本上處于關閉狀態,邊境旅游發展受到嚴重的沖擊。

二是通關便利化條件有待提升。從通關能力來看,通關不匹配現象突出。我國邊境口岸的通關便利化條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通關效率較高,而俄羅斯、越南、朝鮮、緬甸、蒙古等周邊國家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和通關便利化條件不足,嚴重影響邊境旅游質量。從自駕車便利化程度來看,近年來,我國邊境旅游自駕車的需求量龐大,但涉及中國與周邊國家雙方政策問題、審批部門多,辦證手續繁瑣等,制約了自駕車跨境游的發展。

三是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受制于國家之間法律基礎不同。沿邊省區雖然對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有積極性,但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不僅涉及到國家領土主權,還涉及國與國之間的溝通與協調以及法律銜接問題。由于國與國之間的法律基礎不同,在涉及國際交通、市場監管、安全救援、醫療保險、投資服務、糾紛處理等諸多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要在雙方劃定的合作區域內共同開展旅游活動,難度非常高。在不能解決與周邊國家相關法律銜接的基礎上,難以實質性推動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

四是邊境旅游在雙邊交流層級和政策上存在不對等。我方沿邊市縣與鄰國市縣往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但在交通、簽證、跨境旅游范圍等問題上,需要對方國家省級以上部門來協調解決。由于雙方交流層級不對等,導致在邊境旅游的一些問題上難以獲得有效解決。此外,邊境旅游發展還存在政策不對等,如俄羅斯公民通過持簡化手續進入黑河互貿區購物,而中國公民赴俄互市貿易區手續相對復雜,購物、旅游、觀光等受到較多限制。

四、邊境旅游應為出入境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新動能

(一)以加強頂層制度設計為邊境旅游發展的戰略引領

戰略層面,從國家層面統籌邊境旅游發展。堅持“全國邊境旅游一盤棋”,明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職責,明確邊境旅游發展的優先順序,明確要取得重點突破的領域和關鍵環節。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等國家戰略中,加大對邊境旅游發展的相關政策支持力度。編制《全國邊境旅游發展戰略規劃》,強化省際之間邊境旅游合作與協調。把邊境旅游發展納入與東盟、俄羅斯、蒙古、中亞國家等自由貿易協定(FTA)重要內容,從制度層面一攬子解決邊境旅游發展的通關便利化、人員往來、資金自由往來等瓶頸問題。

法制層面,完善邊境旅游的法律法規。盡快修訂邊境旅游法律法規,由國務院出臺《邊境旅游管理條例》,明確中央與地方在邊境旅游管理方面的事權以及中央各部門支持邊境旅游發展的職能,明確授權給地方政府的邊境旅游管理事項,預留邊境旅游發展空間。通過完善邊境旅游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邊境旅游發展,為新時期邊境旅游發展提供支撐保障。

改革創新層面,優化“兩區”建設體系。將邊境旅游試驗區、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作為制度集成創新的突破口。制訂出臺邊境旅游試驗區評選標準、驗收標準和驗收程序,加強中央部門在邊境旅游試驗區的合作,完成防城港、滿洲里兩個邊境旅游試驗區建設的驗收工作,推進新一批邊境旅游試驗區創建工作。適時總結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的經驗、模式,分析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持續推動跨境旅游合作區創建工作,探索更多的邊境旅游發展新模式、新典范。

(二)以完善國際旅游合作機制為邊境旅游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完善邊境旅游發展的多雙邊合作機制。在既有的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10+1”)、東盟—中日韓“10+3”、瀾湄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大圖們倡議機制以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框架下,將邊境旅游發展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納入多雙邊自由貿易(FTA)協議,推動國與國之間涉旅相關法律法規的對接與修訂。加強與周邊國家在邊境旅游領域的多雙邊會晤,完善并落實多雙邊旅游合作協定,持續推動互辦“旅游年”活動,積極分享旅游發展的中國經驗。

規范地方層級的邊境旅游合作機制。明確中央授權地方的國際文化和旅游合作權限,明確文化和旅游合作層級、合作范圍及合作內容,指導地方建立健全合作層級對等、政策對等的邊境旅游磋商機制。優化我國地方政府與周邊國家地方政府、業界領袖間常態化的對話機制,加強在人員互訪、重大信息通報、安全預警、突發事件處置、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方面的日常溝通與交流。

將邊境旅游發展納入亞洲旅游促進大會主要內容。籌備召開亞洲旅游促進大會,將邊境旅游發展納入亞洲旅游促進大會的主要內容,設立邊境旅游專題論壇,開展邊境旅游主題推介會,推廣邊境旅游目的地。在東亞文化之都、50個最佳旅游城市品牌和20個國際旅游合作示范區等評選中,向邊境城市傾斜。

(三)以推進出入境便利化為邊境旅游市場開拓的關鍵突破口

完善出入境證件便利化。擴大旅游異地辦證口岸范圍,將邊境旅游出入境通行審批權全面下放到開展邊境旅游市縣。加強與周邊國家協商,擴大邊境通行證的適用范圍。放寬政策限制,允許持邊境旅游出入境通行證的旅行團自由選擇口岸出入境。支持和鼓勵邊境口岸實行“一站式”通關模式。擴大口岸簽證范圍,推動實現國內游客通過邊境口岸出境簽證的便利化,實現周邊國家游客、第三國游客進入我方邊境城市簽證的便利化。給予更多的一類口岸簽發外國人個人旅游、探親、訪友簽證的簽證權,對第三國入境人員實施72小時免簽或落地簽政策。推進中國與東盟國家互免簽證。

推進自駕車跨境旅游便利化。完善與周邊國家的汽車運輸協定,將8座以下的小客車通行納入跨境通關便利化的重要內容,推動跨境自駕車游常態化發展。同時,擴大自駕車出行范圍,給予自駕車在雙方邊境省域內(除新疆、西藏外)自由通行的權限。

改善口岸通關條件。高標準提升我國邊境口岸基礎設施,完善出入境通關條件,全面普及電子化通關,提升口岸建設質量。加強與周邊國家口岸部門協調,促進改善口岸基礎設施,提升通關效率。持續推進與周邊國家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四)以優化目的地體系為邊境旅游供給的重要支撐

加強對邊境市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的支持。推進連接邊境口岸、景區、旅游度假區、國際旅游合作園區等重要節點的公路建設。改善抵邊一線自然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提升住宿、餐飲、旅游廁所、停車場、文化場所等旅游接待設施品質。建設一批邊境旅游特色小鎮,發揮對邊境地區的示范作用。

建設邊境國家旅游風景道。在G331國道、G219國道、G228國道三條沿邊國道基礎上,加快國道的旅游化改造,構建景觀公路網絡,有機串聯起沿邊地區的景區、度假區、特色小鎮、鄉村、口岸等,推動沿邊旅游接待設施精品化改造,將三條沿邊國道打造成為我國邊境地區國家級風景道。

完善邊境旅游產品和線路開發。依托中老鐵路、中哈鐵路、中越鐵路、中俄鐵路、中蒙鐵路、中朝鐵路等國際鐵路,發展赴周邊國家的邊境旅游專列,打造一批邊境鐵路旅游集散地和鐵路旅游精品。根據不同口岸類型,打造國際陸路、水路、航空、鐵路、索道等多元化的邊境跨境旅游產品體系。推進發展中老越、中老緬、中俄蒙、中俄朝等跨境旅游大環線。加強邊境紅色旅游精品開發,打造紅色經典景區與紅色精典線路。支持沿邊城市結合自身特色,開發更多的跨境特色線路。

(五)以創新市場監管與安全合作機制為邊境旅游發展的有力保障

加強邊境旅游市場監管。加強對邊境旅游“不合理低價游”的專項整治,出臺沿邊省區邊境旅游線路的參考價格,規范邊境旅游市場秩序。加強與周邊國家執法部門合作,禁止出境旅游團隊參加境外賭博活動,禁止旅行社擅自增加邊境游線路。同時,優化跨境賭博旅游目的地“黑名單”舉措,將跨境賭博旅游目的地“黑名單”精準定位到涉賭場所,不擴及境外目的地城市,避免限制邊境旅游發展。

創新邊境跨境旅游執法合作。加強對邊境旅游重點區域跨境聯合執法合作,重點打擊欺客宰客、假冒偽劣商品等跨境旅游違法行為,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建立跨境旅游商戶“黑名單”制度,健全國際旅游投訴處理機制。

創新跨境旅游安全合作機制。加強與周邊國家的旅游安全合作,完善境外旅游接待安全保障措施。完善境外商業醫療保險制度,擴大在出境旅游人群的覆蓋面。健全周邊旅游目的地安全預警機制,完善《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優化游客境外醫療救助和跨境保險賠付機制。依托文化和旅游部駐外機構,在周邊國家重要城市設立旅游安全應急服務中心,服務境外旅游安全救援和應急需求。

(六)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邊境旅游發展的動能基礎

完善沿邊地區投融資政策。積極吸引國際資本、社會資本參與邊境旅游產業發展,對參與邊境旅游項目的企業在稅收、金融、土地等政策上給予傾斜。支持沿邊市縣設立政府引導基金或采取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支持金融機構加強對邊境旅游支持,推動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邊境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加大邊境旅游宣傳支持力度。將邊境旅游發展納入國家旅游宣傳體系,成為國家旅游形象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與周邊國家的旅游宣傳推廣合作,促進邊境文化旅游傳播和推廣。加大對鴨綠江邊境旅游聯盟、G219旅游推廣聯盟宣傳支持。

加強對邊境旅游發展指導和政策傾斜。指導沿邊省區編制邊境旅游專項規劃。建立邊境旅游發展的國家獎勵機制,每年評選出2—3個邊境旅游示范市縣給予表彰和獎勵。將邊境旅游發展納入文化和旅游部援藏、援疆工作重要內容,支持新疆、西藏舉辦國際文化旅游節事活動,加大文化旅游宣傳推廣力度,參與“東亞文化之都”申報,打造對外文化旅游品牌,建設文化旅游國際合作園區。

加強對邊境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強邊境旅游專業人才的交流與培訓,在邊境導游員培訓培養上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給予邊境地區外語導游人才政策補貼。每年持續從全國選派援藏、援疆導游。加大對旅游專業人才“訂單”式培養力度,建立邊境旅游發展的“候鳥式”人才工作站。為周邊國家輸送國際旅游人才的培養。加強國際視野的人才培養,與周邊國家建立旅游行政官員、旅游企業高管及旅游專家常態化的培養體系。建立邊境旅游國際人才培訓基地。依托沿邊省區的企業、高校和旅游研究機構,建設一批邊境旅游國際人才培訓基地,加大旅游國際人才培養力度。在周邊國家定期開設旅游培訓課程,定期輸出師資力量,共同培養國際旅游人才。

【來源: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果县| 安化县| 盐池县| 剑阁县| 分宜县| 景谷| 永年县| 红安县| 嘉鱼县| 姜堰市| 成安县| 邵阳县| 苏尼特右旗| 沅江市| 二连浩特市| 南木林县| 毕节市| 通许县| 永吉县| 西畴县| 黄冈市| 旺苍县| 湟源县| 抚州市| 曲靖市| 林口县| 桂平市| 股票| 伊金霍洛旗| 类乌齐县| 广河县| 龙江县| 社旗县| 大邑县| 富源县| 徐汇区| 五家渠市| 怀集县| 阳朔县| 夹江县|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