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記者從銅陵警方獲悉,近日,銅陵市民程女士接到了一個FaceTime視頻電話,對方稱是民警,懷疑程女士涉嫌一起洗錢案。因“案情特殊”,通話需要保密,不能告訴家人,否則家人會成為共犯。對方讓程女士添加微信,并攜帶身份證和銀行卡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了解情況。于是,程女士獨自在家開始“配合調查”,騙子以“核查銀行卡流水”為由要求屏幕共享。
在屏幕共享中,獲取了程女士的銀行卡密碼后,騙子馬上通過網絡貸款小程序進行大額網貸,同時為了不引起程女士的疑心,還要求其抄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并以協助為由,讓程女士登錄指定的手機ID賬戶,遠程操控程女士手機進行網絡貸款,最終程女士被騙13萬元。
警方提醒,這是典型的冒充公檢法詐騙套路
第一步:冒充公檢法詐騙開場。自稱公安局民警,告知受害人由于其身份信息泄露,涉嫌非法洗錢詐騙刑事案件,需要配合警方辦案。
第二步:電話轉接至“警方”。電話轉接到“某地公安局”,在交談過程中“警察”不斷強調,案件涉及國家機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且要求受害人保持聯絡,否則就會對受害人進行拘留,并凍結其資產。
第三步:“通緝令”“警官證”齊上陣。添加QQ或微信,向受害人發送虛假警官證、逮捕令;或者讓受害人點開“假網站”,查看“通緝令”,使受害人陷入恐慌,并對騙子的話深信不疑。
第四步:誘騙受害人進行“資金清查”。要求受害人下載指定軟件進行“資金清查”或指示受害人轉賬至所謂的“安全賬戶”,一旦受害人按指示操作或轉賬,銀行卡上的資金就會被全數轉走。
而且現在又出現了冒充公檢法詐騙升級換代后的新招數:
視頻筆錄:騙子讓受害人添加“民警”的QQ、微信后,會要求你前往異地公安局接受調查。視頻連線后,對方會有身著“警服”的男子出示“警官證”“通緝令”“逮捕證”等假的法律文書,這些逼真的文書,很多人還真以為自己成了通緝犯。為了迫切地想證明清白,于是不加防范地把自己銀行卡號、密碼甚至驗證碼都給了對方。
賬戶加密:騙子會稱“既然你沒有洗黑錢,那你的銀行賬戶一定是被盜了,要馬上安裝一款警方專用的賬戶保護系統”。引誘受害人在App內填入手機號、銀行賬戶、驗證碼,就可以“對銀行賬戶加密”。泄露了銀行驗證碼等相關信息后,受害人的賬戶便能任由騙子任意支配。
屏幕共享:騙子會以對涉案資金進行遠程核查為由,誘導受害人使用視頻會議軟件開啟屏幕共享。一旦開啟共享屏幕功能,騙子能夠實現實時監控受害人手機的所有操作。在誘導受害人登錄網銀等資金平臺進行轉賬操作過程中,騙子可以實時監控受害人的短信驗證碼,并通過截獲的賬號、驗證碼等信息自行登錄受害人網銀等賬戶主動進行轉賬操作,在受害人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將資金轉走。
FaceTime視頻電話:FaceTime是一款蘋果系統下利用網絡的即時通訊工具,FaceTime視頻電話來電顯示具有迷惑性,騙子可以將打來的電話改成他想顯示的任何名字。只需要知道對方Apple ID,就可以撥打語音或視頻來電。騙子用FaceTime視頻電話進行詐騙,主要是為了規避通信運營商的監管。所以,如果你不經常使用FaceTime功能,可以關閉FaceTime功能。
請牢記,陌生FaceTime盡量不要接聽。如果遇到“FaceTime”通話顯示“110”,一定是詐騙,陌生人誘導開啟“屏幕共享”,一定提高警惕!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吳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