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算力基礎設施,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新一輪人工智能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底層基礎。我省以自主可控、綠色集約的原則,統籌智能算力規劃布局,優化智能算力供給結構,提升智能算力調度能力,引導全省智能算力基礎設施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到2025年,全省力爭新建成智能算力超12000P(每秒運算10的15次方次)。
AI快速發展 智能算力存在需求和缺口
隨著以ChatGPT為代表的內容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發展,主要國家和地區搶抓技術迭代期和新興業態啟動窗口期,競相推動大模型提質升級,智能算力需求呈“爆炸式”增長。
與此同時,隨著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我省對算力的需求與日俱增,存在越來越大的“算力缺口”。
要實現這么龐大的算力,傳統CPU芯片以及通用服務器已無法勝任,只有通過更高性能的NPU芯片,才能不斷訓練大模型這顆“大腦”,使其越來越“聰明”。然而,這需要更高的投入和更大規模的智能算力基礎設施。
據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智能算力主要分布在合肥、蕪湖、宿州等地。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強度大、能耗約束強、運維成本高,單靠龍頭企業發力,市場自由配置資源,短時間內難以建成大規模、集中、穩定的智能算力。
按照政府引導、多元投入,加快軟硬一體全國產化智能算力集群攻關,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多模式、多路線豐富智能算力供給十分必要、刻不容緩。
搶抓戰略機遇 建設數據中心集群
要滿足這么大算力的需求,須加快建設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據介紹,我省根據國家數據中心生產力布局要求,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原則上布局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長三角樞紐節點蕪湖數據中心集群范圍內。
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加快智能算力建設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各地搶抓新一輪人工智能革命機遇,依托大模型、大數據、大算力支持通用人工智能發展;適度超前建設智能算力設施,加快形成“算力一網化、統籌一體化、調度一站式”,這些都反映了安徽高層對前沿科技發展的戰略眼光。
《安徽省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方案(2023—2025年)》提出,全省智能算力按照“1+N”布局,即建設蕪湖智算中心集聚區和N個服務本地產業發展、規模適度的智算中心,引導智能算力重點項目向蕪湖數據中心集群集聚。
蕪湖智算集群怎么建?我省將堅持商業化運營模式,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和企業深度參與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長三角樞紐節點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建設。
推動重點智算項目加快建成運營,圍繞智能算力建設和應用,精準開展“雙招雙引”,集聚智能算力上下游企業,構建完善的智算生態,積極承接長三角智能算力需求,共同構建長三角地區智算資源“一體協同、輻射全域”的發展格局。
今年9月1日,長三角(蕪湖)智算中心在蕪湖市揭牌,首期規劃建設3000P智算能力,隨著蕪湖集群智算項目持續落戶園區,將建成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萬P智算產業園,并逐步推進人工智能芯片國產化。9月26日,蕪湖集群(潤六尺)智算中心1000P算力正式交付,形成蕪湖集群首個智算能力。
蕪湖市積極引入大模型和下游應用企業,強化招商引資。截至目前,已簽約數據中心項目10余個,計劃投資額約2550億元。
多元化投入 豐富全省智能算力供給
為保障模型龐大的智能算力需要,我省將鼓勵合肥市、蕪湖市以及相關龍頭企業等多方聯動、創新模式,集中力量建設智能算力底座,重點保障重點企業的智能算力需要;支持建設公共智算中心,進一步降低智能算力使用成本,有效滿足產業、科研等用戶需求。
新建智能算力設施需要大量資金,資金來源須多元投入。據了解,我省堅持政府引導為輔、市場投入為主,綜合運用政策、基金、項目等多種手段,推動經營主體多模式、多路線建設智能算力基礎設施,豐富全省智能算力供給。
不僅僅是算力設施資金,算力資源也將統籌調度。根據建設方案,我省將搭建智能算力調度平臺。整合全省算力資源,建設省級算力統一調度平臺,構建政府統籌和市場化結合的運營機制,以公共智算中心算力為基礎,引導并鼓勵企業、科研機構等市場算力接入平臺,針對不同需求特點,最大限度精準對接算力供需兩端,完成算力資源“削峰填谷”,提高算力利用效率。
值得關注的是,我省將支持有條件的市充分發揮政策牽引作用,根據本地產業發展需要,多路線、多模式建設公共智算中心,有效減輕中小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智能算力使用成本,將優惠的智能算力供給打造成“雙招雙引”的重要手段;支持公共智算中心拓展國產芯片應用、推廣國產算法框架、建設公共算力服務平臺、創新數據應用模式、賦能算力產業發展。
算力基礎設施對于能源的需求量也較大,如何滿足巨大算力下的能源需求?我省將積極利用綠色能源,強化綠色節能技術應用,探索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應用,鼓勵使用機柜式模塊化、高能效比IT設備等技術,新型機房精密空調、液冷、余熱綜合利用等高效環保制冷系統,高壓直流供電、分布式供電、多元化儲能裝置等高效供配電系統建設數據中心。(記者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