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11月21日從安徽省科協獲悉,2022年安徽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穩步增長,排全國第十位,中部地區第二位。
據介紹,公民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提升科學素質,對于公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對于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21年,省委、省政府同意印發《安徽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2023年省委、省政府同意印發《安徽省新時代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方案》。《安徽省新時代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安徽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力爭達到16%,”“到2035年,安徽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力爭達到28%”。
2022年數據顯示,安徽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12.8%,比2020年提高2個百分點,排全國第10位、中部地區第2位,與2020年排名相同,為實現到202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力爭達到16%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地區看,2022年安徽城鎮居民的科學素質水平明顯高于農村居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5.9%,較2020年提高2.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8.6%,較2020年提高2個百分點。16個地市中,合肥(17.5%)、蕪湖(15.5%)、馬鞍山(14.6%)、銅陵(13.5%)等4個地市的科學素質水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蚌埠(12.9%)、淮南(12.7%)與全省平均水平相當;安慶(12.5%)、黃山(12.5%)、淮北(12.3%)、滁州(12.2%)、池州(11.7%)、宿州(10.7%)、六安(10.5%)、阜陽(10.2%)、亳州(10%)等9個地市超過10%。
分人群看,2022年全省男性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明顯高于女性。男性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4.8%,女性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0.7%。2022年全省科學素質水平隨年齡升高階梯遞減。18-39歲的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20.7%;40~54歲的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9.7%;55~69歲的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4.3%。2022年全省科學素質水平隨受教育程度提高階梯驟升。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6%;高中(中專、技校)文化程度的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7.8%;大學專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33.1%。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產業工人、農民、老年人是《科學素質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人群。2022年全省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水平差距明顯。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水平最高,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39%;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水平較高,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8.4%;農民和老年人科學素質水平較低,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為6.5%和2.7%。
從全省看,按照兩年增長2個百分點速度估計,實現力爭到2025年達到16%的目標仍需持續發力。相對中部地區總體的領先優勢擴大到0.83個百分點,有力推動該地區的高素質人口發展。具備科學素質的女性人口快速增加,各個地區的高素質人口保持階梯勢差,為優化勞動力就業結構、構建產業集群、承接產業轉移、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圍繞《安徽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深入貫徹實施,近年來,安徽省開創主題、擦亮品牌,在全省和全社會營造出良好創新文化氛圍。在接受調查的安徽省受訪者中,88.7%的人贊同“現代科學技術將給我們的后代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87.3%的人贊同“盡管不能馬上產生效益,但是基礎科學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應該支持”;88.8%的人贊同“公眾對科技創新的理解和支持,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基礎”。(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