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記者從亳州市人民政府獲悉,該市《無感互認改革案例》,將作為業內社保經辦服務指引在全國予以推介。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日前,《中國社會保障》雜志公布全國社保經辦系統重點案例征集結果,亳州市《無感互認改革案例》成功入選。
征集活動從9月開始,共遴選10個社保經辦服務重點案例,范圍包括社保參保登記、社保關系轉移銜接、社保基金風險防控、數字社保建設、社保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入選案例將作為業內社保經辦服務指引在全國予以推介。
另外,在第五屆數字發展論壇上,由亳州市人社局申報的《創新“無感互認”改革 打造社保待遇和惠民補助資格認證新模式》被評為數字政務特別推薦案例,是我省唯一入選案例。
亳州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市于今年3月份出臺改革方案,5月份搭建“無感互認”服務平臺。平臺上線運行以來,經過數據比對,已直接通過資格認證的達46.26萬人。截至目前,平臺已經接入26個部門、50個來源渠道、3836.98萬條數據。這一改革讓全市136萬人無需到相關部門現場辦理,即可完成22項待遇補貼領取資格認證,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據了解,目前亳州市每月發放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資金6.03億元,其中社保待遇資金每月發放5.44億元。截至10月底,全市已發放各種惠民補助60.3億元。“無感互認”改革實現了各類數據的高速運行,可以實時對待遇資格信息進行精準分類,及時生成認證結果,有效避免了群眾待遇被暫停領取或冒領等情況的發生。“無感互認”改革已在全省范圍內推廣。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