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池州市貴池區市場監督管理隊伍里,有一位說起話來鏗鏘有力、走起路來風風火火、做起事來雷厲風行的“老兵”,她就是貴池區涓橋鎮市場監管所所長鄒壽君。25年來,她兢兢業業,扎根在市場監管一線。如今,她已是一位集投訴舉報處置、執法辦案、特種設備監管等“十八般武藝”于一身的“全能王”“多面手”。
深耕崗位,為企業服務甘當“店小二”
1998年,鄒壽君在原工商系統開啟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從工商管理到市場監管,鄒壽君始終當好企業的“貼心人”,用全心全意、潤物無聲的奉獻和付出換得了轄區企業、個體戶、群眾的認可和贊揚。與此同時,深耕崗位的她,也深刻體會到了市場監管領域政策的變化。
“以前是企業找政策,現在是政策找企業。”鄒壽君對每一項政策都爛熟于心,也一直在跟進學習、專心研究新出臺的惠企政策,對新政策熟稔于心后,再精準對接企業,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服務型政府就要甘當‘店小二’,讓企業家看到我們的真誠,都愿意來池州投資,那也是我們的福氣啊!”談起為企優環境,鄒壽君滔滔不絕。帶著這樣的信念,鄒壽君將自己定位為“保姆”的角色,只要收到訴求,立即著手幫辦。但她認為僅僅這樣也遠遠不夠:“解決找上門的訴求不算真本事,我們要做的是主動去發現問題,還要善于總結同類問題,批量式解決問題。”
說到做到,自2018年涓橋市場監管所運行以來,鄒壽君帶領所員主動為企業解決各類訴求達500多件。去年以來,本著行政執法“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溫度”的原則,共辦理輕微違法、首次違法依法給予警告免予罰款行政處罰案件34件。
創新方法,走出食品安全精細化、明晰化監管路
在鄒壽君看來,為企優環境應該從機制層面入手,摸索一些高效“監管+服務”的方式,讓市場主體更規范,讓服務更靈活,這樣才能為企業樹立“無形的信用資產”。2018年,鄒壽君統一為轄區食品經營戶制作了涵蓋證照、風險等級、檢查結果記錄表、投訴舉報電話等內容于一體的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公示牌,同時用“ABCD+阿拉伯數字”“綠色+紅色”分類建立了“學校食堂檔案”“食品小作坊檔案”“餐飲服務檔案”“食品流通檔案”等標識標記格外醒目的書式監管檔案和動態電子監管臺賬,走出了一條食品安全精細化、明晰化監管之路。
這些創新方法推出后,鄒壽君得到了省局的充分肯定。2019年,她以“創新模式夯實基礎,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為題,在全省餐飲服務安全監管工作培訓班上作經驗交流。
為民服務,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
“只要真心實意,站在服務對象的角度去想問題、辦實事,群眾就能信任你,問題就容易解決了。”鄒壽君深知,市場監管工作雖然繁雜,但歸根結底就是為企為民服務。對此,她始終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和群眾交心,了解群眾的實際困難,盡力幫助解決。
2016年底,新建成不久的貴池區消費者投訴舉報中心一運行,就接到了3名老人的消費投訴。經過調查,鄒壽君發現共有176名老人上當受騙,她順藤摸瓜找到展銷商,幫助老人要回了14.8萬元。
“維權是為群眾辦實事,我必須全力以赴,讓群眾帶著麻煩來、揣著滿意走。”據悉,在任消費者投訴舉報中心主任期間,鄒壽君帶領團隊共辦理消費者投訴1212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15萬元。不僅如此,她還創新建立了“一部熱線受理,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結”的“三個一”消費維權新機制,得到了省、市局的高度認可。
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鄒壽君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了市場監管服務的溫度。今年5月,她榮獲全省“一改兩為”先進典型個人。此外,她還先后獲得了涓橋鎮經濟發展工作先進個人、貴池區質量工作先進個人、池州市工商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常誠 實習生 尹林樂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