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0至22日舉行的第22屆中國遙感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光所4項研究成果(含合作)獲高分專項衛星應用優秀成果獎。
中國科大與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光所、安徽大學合作完成的“國產超光譜衛星痕量氣體遙感技術”獲特等獎,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光所牽頭完成的“超光譜溫室氣體載荷數據處理及反演技術”“GF-7衛星兩線陣相機大氣校正產品”獲得二等獎,“高光譜觀測衛星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大氣污染遙感應用案例”獲得三等獎。
大氣環境超光譜衛星遙感是全面掌握痕量氣體時空變化特征、支撐我國“減污降碳”戰略必不可少的觀測技術。“國產超光譜衛星痕量氣體遙感技術”項目團隊圍繞“痕量氣體時空分布表征”關鍵科學問題和自主可控的國家需求,研發了從超光譜衛星發射前實驗室定標、發射后在軌超光譜定標以及多組分痕量氣體反演的完整遙感算法,為國產衛星在太空環境下的盲道長期穩定觀測奠定了基礎。
作為高分專項中唯一一顆高光譜觀測衛星,高分五號衛星上搭載了國際上首臺基于空間外差光譜技術(SHS)體制的溫室氣體監測載荷GMI。“超光譜溫室氣體載荷數據處理及反演技術”研究團隊在GMI數據誤差校正、全過程光譜與輻射定標、溫室氣體反演算法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獲取了溫室氣體柱濃度結果,為全球碳源匯分析提供了科學數據支撐。
“GF-7衛星兩線陣相機大氣校正產品”項目團隊從經典大氣輻射傳輸方程出發構建數學模型,模擬地物輻射信號在大氣中的傳輸過程,修正大氣影響,校正大氣導致的相機在軌成像質量的退化,獲取地物真實反射率等數據產品。該方法的顯著優點是校正過程完全基于實際的物理過程,大氣校正后獲得的反射率產品是高階地球物理產品的基礎,提升遙感影像地物識別、分類精度,對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變化監測和水色遙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高光譜觀測衛星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大氣污染遙感應用案例”詳細介紹了上海國際進口博覽會、北京冬奧會等空氣質量保障工作以及湯加火山爆發產生的SO2全球傳輸過程監測等三個應用案例。大氣污染遙感應用過程中,解決了反演波段優化選擇、條帶效應校正、大氣質量因子準確計算等關鍵問題,獲得了高精度的污染氣體產品,為污染溯源、大氣污染監管、氣候變化應對等研究提供科學數據。
(記者 葛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