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近800億元,增長5.5%;社消零總額超600億元,增長9.2%……中國銀行投資超百億元的總行金融科技中心簽約落地,北科天繪年產50萬臺激光雷達生產基地項目正式落子……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8月25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合肥市包河區第五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獲悉,該區將進一步深入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加快培育低空經濟等重點產業。
包河區文化創意產業新引擎“中國視界”
文旅消費復蘇明顯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包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7.7億元、增長5.5%;三產增加值621.9億元,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5.2億元、增長9.2%;建筑業總產值520億元、增長8.4%,在合肥市政府經濟運行考核中排名城區第一。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國內文旅市場消費明顯復蘇,這一點在合肥包河區表現尤為明顯。
該區文旅局數據顯示,1~7月,包河區141家旅行社(出境社15家)中,8家規上旅行社營收合計約4.2億元,同比增長691%;9家重點旅行社營收合計8984萬元,同比增長776%。
近期,《孤注一擲》《封神第一部》等熱門電影的上映,讓全國電影票房收入增幅明顯。包河區21家影院7月票房共計6274萬元,環比增長120%;1~7月營收3.03億元,同比增長72%。
合肥濱湖卓越城
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日前,《包河區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加快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獲得該區區委全體會議通過,明確將加快構建發展定位清晰、比較優勢明顯、集聚效應突出的產業體系。
根據《方案》,包河區提出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創新能力得到新提高、發展質效實現新躍升、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四大目標。
該區明確做強創意文化產業,發揮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國家廣播影視科技創新基地品牌效應,力爭到2025年,培育和發展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的數字文創龍頭企業5家以上,文化產業主營收入達700億元。實施“文化+旅游”行動計劃,整合駱崗公園、合柴1972、圩美磨灘等旅游資源,開發一批體驗性旅游精品線路等。
做強金融產業,推動合肥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從成本中心、數據中心向價值中心躍升,創成國家“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持續引進優質金融機構、企業和項目,發展基金投資、融資租賃等金融業態,力爭到2025年,金融業增加值超過500億元。
做強人工智能視覺產業,依托中國視界,構建人工智能視覺產業創新體系集聚發展平臺,在智能安防、制造、家居重點領域形成“人工智能視覺+傳統優勢產業”鏈條。該區提出力爭到2025年,人工智能視覺產業規模達到5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50億元。
做強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包河區將發展智能車聯網與道路建設、景觀提升等同步考慮、同步推進,探索多場景的智能駕駛示范應用,打造國內一流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依托經開區,包河將建設“百億級”零部件配套園區,做優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服務,適度超前推進充換電體系建設,實現住宅小區、旅游景點充電設施全覆蓋。
合肥塘溪津門水街燈光秀讓市民體驗絢爛多彩的夜生活
包河區還將加快培育重點產業,加快安徽(合肥)創新法務區建設,培育商務咨詢、研發設計、法律會計等高端服務業,擴展首店經濟、體驗經濟、直播經濟等新場景新模式,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完善低空經濟發展軟硬件環境,聚力打造低空應用場景先行地、低空經濟產業集聚地。聚焦北斗導航、激光雷達等產品,推動軍工技術和包河優勢、潛力產業加速融合發展。
此外,包河區將加快打造“大科技”發展格局,做優科技創新載體,高標準打造“環高校科創帶”等,建設一批國內一流的創新載體。引導企業創新發展,力爭到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500家,“五上”企業中國家高企占比達到15%。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該區計劃力爭到2025年,累計轉化科技成果1000項左右,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超過500億元。(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 通訊員 郝夢瑤 包育曉)【圖片由合肥市包河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