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出門戴口罩已成為許多人的出行習慣,由于口罩的廣泛使用,大量的廢棄口罩也隨之產生。全球每天產生數以億計的廢棄口罩,如何回收處理這些口罩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為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了解我國廢棄口罩的回收利用情況,增強青年學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安徽財經大學“口罩突擊小分隊”一行11人于2023年7月10至13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各社區展開了為期3天的調研活動。
圖為隊員向工作人員了解口罩回收有關情況。通訊員 石李娜 攝
實踐團線上線下共發放問卷650份,剔除無效問卷以及極端數據后共確認503份有效問卷,據數據分析得出,在口罩的使用方面,約85%的居民每天至少使用1-2個口罩,且90%以上居民傾向使用一次性口罩,切實表明大眾群體對口罩存在大量需求,產生的廢棄口罩回收問題確需重視;從口罩的處理方面來看,近乎全部的居民都認可廢棄口罩的不當處理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甚至損害身體健康,但只有31%的居民會對廢棄口罩做特殊處理,62%的居民直接將口罩丟進生活垃圾桶里,其余居民則是直接隨意丟棄,展現出雖然大家對口罩的處理上有很強的環保意識,但是缺乏行動力;在口罩的回收問題上,超半數的居民表示不排斥使用口罩再回收制成物,相信政府廢棄口罩回收的可靠性,肯定了其回收的價值。由此初步得出結論:廢棄口罩的回收是一件可行并將大有裨益的行為,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公眾行動力差、監管不嚴、專項設施不齊全等困難亟需解決。
團隊成員分為四個小組分別前往湖社區、望湖社區、龍湖春天社區、綠地國際花都社區開展實地調研以求深入探索口罩回收的情況,團隊各成員認真踐行好學力行的精神,出發前討論調研的主題、確定分組情況、制定調研方案,在調研活動中與社區居民和工作人員深入交談,詢問他們對廢棄口罩回收的看法、接受度、建議和生活中的舉措等等,各成員在密切配合之下完成了對廢棄口罩回收相關情況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圖為隊員向工作人員了解口罩回收有關情況。通訊員 石李娜 攝
線下實地調研發現,多數社區設置有專門收集廢棄口罩的回收點,并且設有宣傳欄向居民科普已使用口罩會攜帶病毒、細菌等微生物,鼓勵居民對口罩進行簡易的消毒,同時還指出了口罩回收的必要性和有利性,相較之下,部分社區僅僅停留在公眾宣傳的階段,并未作出實際行動,居民對廢棄口罩的危害認知不足,仍需進一步明確牽頭責任、加強落實力度。美中不足的是,盡管部分社區在已設置專用回收桶的情況下,仍有不少居民選擇與普通生活垃圾一同處理,這無意中為口罩的回收加大了難度。針對廢棄口罩回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團隊成員深入社區向居民開展科普活動,分享了疫情期間各地處理廢棄口罩的有效方法。“口罩啊上面攜帶了很多病菌,處理不好不僅污染環境還是咱們身體健康的隱患!您呢在丟棄的時候可以簡單地噴酒精消消毒,把它丟到咱們社區專門的垃圾桶里,等專門人員來統一處理...”團隊成員耐心地向趙大爺宣傳口罩處理的方法。一些居民也表示,希望能給回收點多殺菌消毒,安排專門的人員來定時處理這些口罩,以降低病毒傳播的可能性,為口罩的回收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團隊成員們認真記錄居民們的意見和建議并向有關部門反饋。
圖為廢棄口罩回收垃圾桶。通訊員 石李娜 攝
目前,廢棄口罩的回收已成為一個緊迫的環保課題,社會各方應予以重視。專家表示,加強對廢棄口罩的處理迫在眉睫,應深入宣傳廢棄口罩回收有關知識,讓更多的居民知曉不規范處理廢棄口罩對環境的危害以及處理廢舊口罩的正確方法。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建議分區域、分類規范廢棄口罩投放:醫療機構廢棄口罩、普通人日常使用過的口罩以及存在發熱、咳嗽、咳痰、打噴嚏癥狀的人使用過的口罩應分別處理。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曹瑋等表示,為避免不法商販將廢棄口罩收集后進行二次販賣,丟棄時可以進行適當損毀,但處理時一定要有防護,不建議剪碎,防止操作不當增加感染病毒的風險。(岳佳秀 石李娜 王淑芳)
圖為實踐隊成員合影。通訊員 石李娜 攝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宣傳商業資訊,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亦不代表本網站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或投資行為參考,本網站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