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北岸3號主塔順利封頂。至此大橋南北兩座主塔全部封頂,施工取得重大進展,大橋將全面進入鋼梁架設階段。
在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大橋南北各有一座主塔,高高矗立在江水中,兩座主塔均已全部封頂,施工人員仍在緊張作業。作為懸掛大橋懸索主纜和斜拉索的支柱,主塔采用鋼筋混凝土門型結構,設上下兩層橫梁。其中,4號主塔已于今年6月初實現封頂,剛剛實現封頂的3號主塔高228.5米,相當于81層樓高,共分26個節段進行施工,混凝土總方量3.74萬方。
“我們在主塔施工中,采用了世界首創的9米澆筑節段的智能液壓爬模技術,具有穩定性好、同步性高、模板自動開合、信息化監控等優點,是橋梁建造領域的重大突破。”中鐵大橋局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項目部一分部副總工兼工程部部長鄒端介紹,將主塔施工標準節從6米每節躍升至9米每節,與傳統的6米節段施工相比,該工法減少了12個施工輪次,僅9個月就完成了3號主塔塔柱施工,在同等帶模養護條件下減少工期約120天。
此外項目部通過與高校聯合,對主塔混凝土進行了抗裂性專項設計,通過優化混凝土配合比、布置雙層冷卻水管、設置防裂鋼板網、使用智能蒸養設備等措施,保證混凝土內實外美。鄒端告訴記者,“兩座主塔全部封頂后,接下來大橋將進入鋼梁架設階段。”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路線全長11.88公里,其中跨江主橋長1505米,主跨988米,具有“高速公路、城際鐵路、貨運鐵路”三種過江功能,大橋按照“四線鐵路+六車道高速公路”的標準建設。
據介紹,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在施工中運用了多項世界首創技術。在3號主墩鉆孔樁施工中,創下了79小時單樁成孔、單月完成35根樁的紀錄,68根直徑3米的鉆孔樁僅用90天就全部施工完成,較計劃工期提前40天,刷新了長江上超大直徑、超長深度鉆孔樁施工新紀錄;在3號主墩基礎施工時,選用大直徑、大功率的旋挖鉆機,由原來的4級成孔優化為2級交替鉆進,成孔效率由10天1根降到4至5天1根,再創施工新紀錄。
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是《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中規劃的過江通道之一,是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點工程,也是安徽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成后,有利于完善國家和安徽省高速公路網,提升區域過江通道通行能力,對于打造合銅發展帶,全面推進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加快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強長三角互聯互通,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