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占公共空間、頭發被卷入、發現蟲子……近日與共享按摩椅有關的相關話題引發廣泛關注,8月17日記者走訪合肥多個商場、車站、影城發現,上述公共場所共享按摩椅占比小,而且使用率也比較低,多數人面對按摩椅選擇“蹭坐”,與此同時按摩椅的衛生狀況亦惹人擔憂。
按摩椅成“標配”使用率卻低
在合肥南站候車室,記者看到,整個大廳約有不到100個共享按摩椅,基本上集中在檢票口兩側的候車區域,相比于數千個普通座椅,按摩椅的占比并不是很多。在一處按摩椅區域,擺放了7個按摩椅,其中5個坐著旅客,不過只有1人是在使用中,其余4人均在“蹭坐”,雖然有提示音,不過由于候車室人多嘈雜,對他人倒并無太大影響。
隨后記者在政務區幾個人流量較大的商場進行了探訪,這些地方在公共區域均配置了共享按摩椅,有的是在電梯門口,有的是在飯店附近。在這些商場,很少能看到有公共座椅供人休息,所以有些顧客就直接坐在按摩椅上短暫休息,但也不按摩,“逛累了,就坐在這里休息一下,按摩也沒時間啊。”顧客劉女士說道。
如今電影院也是共享按摩椅設置較多的場所,記者探訪中看到,不僅是候影區有共享按摩椅,越來越多的觀影區也設置了共享按摩椅。在北一環上某影院觀影區,記者選擇了一個帶有按摩椅的座位,剛坐下的時候,按摩椅會提供數分鐘的免費按摩,之后如果想要繼續按摩就需要付費,價格也不是很貴,30元套餐可以使用兩個按摩椅一個小時。
記者走訪多處后發現,共享按摩椅幾乎成了商場、影院、車站等地的必備配置,但是無論是在哪里,使用率均不高,大部分人都選擇“蹭坐”。記者也詢問了幾名使用共享按摩椅的消費者,他們均是在等待時間中覺得無事可做,才選擇按摩,按摩的時間也并不長,“花個十幾塊錢,按摩一下也還挺舒服的。”
衛生狀況讓人不敢輕易嘗試
記者探訪中發現,多數按摩椅的表面都是皮質覆蓋的,由于是按摩椅,所以使用者和按摩椅必須充分接觸才能起到按摩效果,即使不按摩,坐到上面的人也會和按摩椅進行近距離接觸。現在是夏天,人們裸露在外的皮膚較多,因此很容易留一些汗漬等在按摩椅上,味道也不是很好聞。
“就感覺有點臟,所以我不愿意坐上去按摩。”市民胡先生表示,自己逛商場的時候偶爾累了也想著體驗按摩椅,但是看到按摩椅旁邊沒有專人清理,而且一個人起身離開后另一個人就直接坐上去,感覺十分不衛生,所以就打消了按摩的念頭,“如果能時刻保持干凈衛生,我還是愿意嘗試的。”
經詢問,胡先生的顧慮是多數人不愿意選擇共享按摩椅的原因,對此記者聯系上某按摩椅代理商,對方表示按摩椅的清理工作應該由所在場所的保潔人員負責,需要深度清潔和維修的,他們才會安排人員前往。
此外其實按摩椅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醫生提醒稱,除了兒童和孕婦不宜使用,患有心血管、高血壓、骨質疏松、頸椎、腰椎等疾病的人也要慎用,“尤其是患有骨質疏松的人骨質脆弱,按摩椅的力量對于他們來說偏大,容易造成脆性骨折,患有頸椎、腰椎疾病的人坐按摩椅要適度,使用不當會適得其反。”
消費者遇到問題可進行維權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共享按摩椅代理商表示,目前商場、影城等處共享按摩椅設置的區域,原本也是閑置的場所,“空著也是空著,他們就擺放點按摩椅,然后雙方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分配收益,對雙方都有好處啊。”該代理商稱,哪怕使用率不高,但按摩椅也承擔了一定讓人休息的功能,也不算浪費。
上述代理商稱,如果使用率稍微高一點的話,投放共享按摩椅的回本周期約在一到兩年時間,“畢竟成本不高,不過這幾年的情況都不是特別好,不像剛出現時那么火爆了。”該代理商說,主要還是消費者一時興起體驗后,按摩椅無法做到顧及每一位消費者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為消費者提供符合預期的服務。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和很多共享產品一樣,按摩椅都是通過手機掃碼使用的,掃碼常關注并接收產品官方運營的賬號提供的內容,因此消費者在使用按摩椅時,也會給按摩椅的運營方提供流量,運營方可以通過推廣其他企業的廣告費等流量變現方式來賺錢。
安徽邵陽律師事務所主任李紹榮表示,共享按摩椅的安放初衷是讓有需求的消費者能在休息區多一種選擇和多一份享受,但如何兼顧場地的公共屬性和使用者的感受,如何統籌安放數量與安放位置,如何做到消費者使用時安全、舒適且衛生,如何讓監管部門做到監管不缺位,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思考。
此外李律師稱,消費者如遇到問題,可進行多渠道維權,“如果遇到聯系不到服務方、聯系后仍然解決不了、商家拒絕解決或者不配合解決等情況,消費者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或有關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