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孩子管好田,一天能掙百十元。”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鎮紅亮箱包廠的生產車間里一派繁忙,這行紅色標語格外醒目。
“這里是按照計件制拿工資,工作時間比較自由,能掙點錢還能照顧孩子。”在這里工作的一位村民說,多的時候一天能掙一百多元,少的時候一天也有七八十元,家里有地的,在農忙時還可以請假在家種田。
據公司負責人王恒亮介紹,這里工人最高工資達7800元,平均工資突破3000元,工人人數也由2020年的9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130多人。公司銷售收入呈梯級穩步提升,2021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大關,達1100萬元;2022年,銷售收入達1700萬元。
今年,公司PP新型材旅行箱包生產上線,7月1日,紅亮箱包入駐了“誠信通”和“國際站”兩個銷售平臺。“最近我們有個單子,是發往歐洲的5個集裝箱,共計1萬只旅行箱。”說到這里,王恒亮喜不自勝。
“編柳編,一個月掙三千,家門口上班很心安!”同樣在阜南縣,郜臺鄉有家德潤工藝品有限公司。“我們農閑的時候過來,一天下來編十幾個籃子,可以為家里增加一些收入。”
近些年來,郜臺鄉柳編產業發展迅速,全鄉現已發展柳編企業34家,從業人員2萬多人,是阜南縣乃至周邊地區的柳編生產基地,人均年純收入僅柳編一項就超過3000元,產品遠銷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目前,郜臺柳編產業已形成了“出口代理商——公司——編織戶”一體化的“產、供、銷”體系,2022年柳編產品累計出口約5.97億元。(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常誠 實習生 尹林樂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