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美國的大豆、德國的小麥、泰國的大米……很多海外糧企因為使用了“中國造”設備,而實現“智能化”包裝,這個讓海外客戶贊不絕口的設備,就是由安徽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一家“小巨人”企業制造的。
“安徽開發區巡禮”近日走進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記者在這里看到,一個個“智造”項目,在“店小二”保姆式的服務下紛紛落地投產,成長壯大,成為產業發展“新地標”,經濟發展“新引擎”,不斷為高質量發展賦能蓄勢。
航拍六安經開區 李學梅/攝
創新熱土,企業蓬勃生長
炎炎夏日,熱火朝天。在位于六安經開區的安徽永成電子機械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用大米測試一批即將出口海外的自動化糧食包裝設備。“經開區的科技創新氛圍使得企業快速成長。”永成機電副總經理呂俠冬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創新研發,如今該公司設備可實現“無人化”包裝,一條包裝生產線,只需要1至2名維護人員即可。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頭活水”,但在創新發展的路上,并非一帆風順。呂俠冬坦言,六安經開區這片“創新熱土”為企業創新研發提供了堅實的服務支撐。
2021年,永成機電遇到了包裝袋運輸中的“靜電”問題,正當企業一籌莫展的時候,六安經開區聯系上了安徽科技學院,通過與高校合作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近年來,六安經開區在企業技術攻關、創新升級等多方面開展“點對點”服務,一方面抓創新主體培育,另一方面抓研發科技投入。同時引導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打造創新平臺。
創新引領六安經開區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截至目前,六安經開區共有專精特新企業126家,其中,國家級重點小巨人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6家,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61家,專精特新培育庫企業50家。
園區新貌 秦銳/攝
宜商高地,來六安投資不后悔
“來六安投資,不后悔!”這是六安中財管道科技有限公司高層們對于入駐六安經開區后的一致感慨。中財管道于2014年簽約落戶六安經開區,項目從拿地到開工,僅用了一月。
“經開區‘保姆式’的服務讓我們感觸頗深,他們經常主動上門送政策,現場聯合辦公為項目建設推進做好了服務保障。”六安中財管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德才表示,在政府的幫助支持下,2019年以來已連續4年實現年產值超20個億。
“千名干部聯萬企”、“我和主任聊聊天”、“免申即享”打通惠企“最后一公里”……近年來,六安經開區堅持打好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在行政審批事項上做“減法”“除法”,在優化服務上做“加法”“乘法”,同時做好企業的“勤務員、服務員”,解決企業發展遇到的融資、科技等方面的問題,讓企業真正享受到政策“紅利”。
園區宜居宜業
用“營商”換“贏商”。六安經開區緊扣“工業”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創新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園區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其中以中財管道和長江精工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星瑞齒輪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
“六安經開區將以創新升級為抓手,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劉剛表示,下一步,六安經開區一方面繼續挖潛增效,把現有企業做大壯強,現有產業鏈做長織密;另一方面重點面向新能源汽車配套及零部件產業發力,打造產業“新地標”,力爭到“十四五”末期實現千億級園區,六安將盛情邀請全球企業共建千億園區!
(彭園園 劉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