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7月19日從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77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季度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000億元,新能源汽車等“新三樣”出口增幅明顯。
季度進出口規模首破2000億
合肥海關副關長姜開源介紹,今年前兩個季度,安徽外貿進出口值分別為1768億元、2007.5億元,同比均實現正增長,分別增長1.8%、4.8%。從環比看,二季度進出口比一季度增長13.5%。外貿經營主體中,上半年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1011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837家,增長9%。上半年,全省一般貿易進出口2803.1億元,增長7.1%,占74.2%;加工貿易進出口590.7億元,下降7%,占15.6%;以保稅物流進出口302.8億元,下降6.6%,占8%。
對“一帶一路”進出口方面,上半年安徽對沿線國家進出口1252億元,增長26.8%,增速高于整體23.4個百分點,占33.2%;對RCEP貿易伙伴進出口總值為920.6億元,下降7.1%,占24.4%。同期,對前三大貿易伙伴歐盟、東盟、美國分別進出口515.5億元、441.5億元、427.7億元,分別增長4.5%、下降4.3%、下降15.9%,分別占13.7%、11.7%、11.3%。
綜合保稅區出口上半年保持增長,全省綜保區出口391.7億元,增長14%;進口198.3億元,下降36%。其中,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安慶綜合保稅區、合肥綜合保稅區、蕪湖綜合保稅區、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分別進出口261.4億元、111.9億元、87億元、81.7億元、48億元,分別下降41.6%、增長4115.7%、下降11.2%、增長21.5%、增長27%。同期,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進出口922.2億元,下降1.5%。其中,出口716.7億元,增長18.4%;進口205.5億元,下降37.9%。
姜開源介紹,7月5日,合肥海關結合安徽省外貿實際推出26條措施,促進進出口物流暢通、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促進企業減負增效、促進外貿創新發展,力爭為安徽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新三樣”出口增幅明顯
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被稱為外貿“新三樣”。上半年,安徽機電產品出口1708.8億元,增長25.7%,占出口總值的68%,較上年同期提升6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及汽車零配件、家用電器、太陽能電池分別出口459.5億元、160.6億元、127.4億元,分別增長132.3%、2.8%、14%。
姜開源介紹,上半年,安徽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合計出口219.3億元,同比增長51.7%,拉動全省出口增長3.4個百分點,占全省出口比重提升2.1個百分點,達到8.7%。
上半年安徽省“新三樣”對全球191個國家和地區有出口記錄,其中出口荷蘭50.5億元,出口美國32.7億元,出口巴西9.8億元,出口德國8.3億元,出口西班牙7.7億元。上述五國為前五大出口市場,規模合計占“新三樣”出口總值的49.7%。
眾多企業中,民營企業成為“新三樣”出口絕對主力。上半年,全省民營企業“新三樣”出口149.5億元,增速達到25.7%,占“新三樣”出口總值的68.2%,高于民營企業出口總值占全省出口總量的比重。
在“新三樣”中,太陽能電池領跑出口。上半年,全省出口太陽能電池127.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占同期全省出口總值的5.1%。同時,在國外電動汽車和儲能市場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電動載人汽車出口16.9億元,增速達152.6%;鋰電池出口75億元,增速達187%。
合肥海關積極支持“新三樣”擴大出口,針對不同需求量身制定監管方案,不斷提升通關速度;搭建關企聯絡平臺,暢通溝通渠道;成立技貿工作小組,提供高質量技貿服務,保障安徽“新三樣”外貿平穩發展。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