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文物局7月14日發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顯示,全國共1658通(方)碑刻、摩崖石刻入選《名錄》,其中瑯琊山景區的歐文蘇字《醉翁亭記》碑刻、李幼卿摩崖題刻、辛棄疾摩崖題刻等3通石刻(碑刻)名列其中。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名錄全面展現了我國古代碑刻刻成年代、類型形制和分布區域情況,記錄了我國古代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生動例證。相關文物還展現了我國古代文字、書法、文學的演變,反映古代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成果,記錄了中華文明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
辛棄疾摩崖題刻(宋)
歐文蘇字《醉翁亭記》碑,為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蘇軾所書,其內容是歐陽修在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所寫的《醉翁亭記》。此碑現存于瑯琊山景區醉翁亭旁的宋寶齋內,歐陽修的散文、蘇軾的書法并稱為宋代藝術瑰寶,是關于北宋慶歷新政、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珍貴文物。
李幼卿摩崖題刻,為李幼卿任滁州刺史期間(唐大歷年間)所刻,其內容主要為李幼卿為瑯琊寺僧人道摽、道揖兩位禪師所寫的詩,表達了對兩位禪師贊美。這方摩崖題刻是瑯琊寺摩崖石刻及碑刻中現存最古老的摩崖石刻之一,是瑯琊寺初創時期的作品,從其景物描寫可見唐代瑯琊山和瑯琊寺的秀美景色。
歐文蘇字《醉翁亭記》碑局部照片(宋)
辛棄疾摩崖題刻,為辛棄疾乾道癸巳(乾道九年,1173年)冬天雪后,和燕世良、陳馳弼等友人游玩瑯琊山后所留。辛棄疾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乾道八年(1172年)以宦教郎出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年)調任江東安撫參議官,在滁州任職時間雖只有兩年,但他收集流亡、組織生產、復興市場、訓練士卒,對滁州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也留下了一些慷慨悲壯,筆力雄厚的佳作。據張祥林主編、王浩遠所著的滁州地情人文叢書《瑯琊山石刻》記載:辛棄疾題刻,目前所知僅此一方。該題刻被收入中華書局《辛棄疾資料匯編》之中。
李幼卿摩崖題刻(唐)
瑯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滁州歷史文化的寶貴財富。2022年9月,瑯琊山管委會根據國家文物局通知要求,對照評選價值標準要求,從現有瑯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名錄中,認真遴選和組織申報了符合條件的石刻碑刻。3通石刻(碑刻)入選國家文物局評選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是對瑯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的歷史價值、文化意義的重要肯定。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吳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