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7月12日,合肥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攜手砂壩 暖心助學”教育關愛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赴靈璧縣砂壩小學進行為期一周的支教活動。團隊成員聚焦全面促進綜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圍繞多彩課堂教學、地學知識科普、賡續愛國精神以及實地走訪調研開展了系列活動。
攜手潤物無聲 課堂傳遞赤心
團隊聚焦助力砂壩小朋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精心設計準備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安排合理的基礎課程與特色課程。基礎課程以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基礎課程學習興趣為目的,團隊成員在語文課講寓言故事、讀經典名著,數學課背誦乘法口訣、玩數獨游戲,英語課學習字母發音、學唱字母歌曲,將基礎教學寓教于樂。“筆墨潤心”書法課上,成員們手把手教小朋友寫字,糾正筆畫錯誤,改良書寫習慣;“妙筆生花”繪畫課中小朋友用水彩筆繪畫出多樣的卡通形象;同時為鍛煉小朋友動手能力,增加小朋友探索知識興趣,團隊開展了手工制作課與生活實驗課。課堂之外,音樂、體育、舞蹈等課程豐富地開展,成員們帶領小朋友走出教室,領略書本以外的世界,豐富校園生活,提高綜合素質。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的數學小課堂蔡騰輝攝
科普地學知識,擦亮生態底色
實踐團隊依托自身成員專業,以激發孩子對自然的探索和引導孩子科學思維方式為目的,開設了“草綠花香,愛護綠色”環境治理科普課、“板塊的運動”地理課、“創意生活,文明分類”垃圾分類知識課、“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節能減排知識課等一系列特色科普課程。
團隊成員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向孩子們介紹了地球板塊的運動、祖國山河的類別,講述了喜馬拉雅山的由來,帶領砂壩孩子們感受自然壯麗之美,欣賞湖海風月、山河巷陌的絕景;又以孩子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垃圾和各種污染現象為例,通過游戲互動的方式,向孩子們傳播了垃圾分類知識和節能減碳方式,還向孩子們描述了巢湖水污染的治理變化。在下課后,陸宇博小朋友意猶未盡地對老師說:“小小的垃圾居然還藏著這么大的學問呀,我以后一定要好好保護我的地球!”
圖為團隊成員帶領學生參觀地質博物室 馮嘉怡攝
賡續愛國精神 砥礪奮進力量
活動開展過程中,正值七七事變86周年,為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7月7日早團隊帶領小朋友舉行了莊重的升旗儀式。伴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小朋友和實踐團隊的成員們莊嚴肅禮,行注目禮,注視著五星紅旗的冉冉升起,這次升旗儀式使小朋友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民族自豪感,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小朋友們心中牢牢扎根,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奠定了基礎。在“紅心向黨”思政課中,團隊成員介紹了盧溝橋那段血與淚的歷史,向小朋友們講述了無數革命先輩英勇抗爭的事跡,同學們的眼神從好奇到堅毅,紛紛表示會銘記歷史,向先輩學習,長大后也要為黨和國家做出貢獻。同時,團隊成員小朋友們參觀了砂壩村史館,一幅幅舊照片,一個個老物件,向我們真實地再現了一代又一代砂壩人的接續奮斗的精神,這一代新砂壩人年齡雖小,但也可以感受到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有小朋友說道:“我也要像這些英雄們一樣,為我們的國家做出貢獻!”
圖為全體師生一同參與升旗儀式 馮嘉怡攝
深入基層調研 答好時代問卷
支教活動開展的同時,團隊還走訪了砂壩小學周邊的多個農村家庭,通過訪談與問卷的形式深入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與學習現狀。從調研了解的情況來看,砂壩村留守兒童比例較高,大部分兒童從小跟隨爺爺奶奶長大,缺乏父母陪伴。團隊成員根據調研結果,針對性設計課程活動,重點關注部分學生,通過游戲、互動等形式,增加小朋友的信心與勇氣。
實踐團隊還調研探訪了沙壩村本地綠色產業的發展狀況。團隊成員調研了本地的菊花種植園、草莓種植園、羊角蜜大棚和光伏發電項目,更好了解當地作物種植情況及其所帶來的經濟環境效益。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詳細了解砂壩村種植示范基地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情況,全面查看玉米、大豆田間長勢,實地調查種植技術規程的落實情況,并就如何開展好施肥、灌溉及病蟲害防治等日常田間管理進行了專訪。沙壩村鄭酉康主任看著這一片片的肥沃田地,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咱們村有將近一萬四千畝的農田,現在主要種的農作物有小麥和玉米。村集體給農戶建好大棚,然后租給農戶讓他們自己種植。一個棚一年租金有1~2萬可用于村子建設,飽腹致富一年比一年好!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在種植園實地調研走訪 馮嘉儀攝
本次“攜手砂壩,暖心助學”教育關愛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通過豐富多樣的支教活動與調研工作,為砂壩小朋友成長發展點一束光,為砂壩村教育事業添了一把火,為砂壩鄉村振興事業助一把力。支教團隊將繼續攜手砂壩,致力于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為孩子們創造更加美好的教育環境和未來。(童欣瑤 白一丹 王雪林 嚴慧婷)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宣傳商業資訊,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亦不代表本網站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或投資行為參考,本網站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