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委宣傳部7月14日召開的人才興皖工程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省持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目前,全省職稱評審共設25個系列1824個專業,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477萬人。
今年授予100多家單位職稱評審權
人才評價“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問題是用人單位和人才反映較多的問題。在發布會上,省人社廳副廳長程連政介紹,近年來,省人社廳著眼激發人才活力,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并舉,持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目前,全省職稱評審共設25個系列1824個專業,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477萬人。
我省著力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實現“干得好能評上”。率先在全國開展快遞工程專業職稱評審,共評選出快遞工程專業人才227人,先后增設技術經紀、科學傳播、文房制作等職稱專業。
大力推行放權賦能,積極向用人主體授權,實現“誰用人誰評價”。今年來,我省授予122家高校科研院所、8家醫院、19家企業和3家商協會職稱評審權,進一步釋放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我省拓展引進人才評審通道,實現“要什么評什么”。破除學歷、資歷、身份和崗位限制,建立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設立產業工程師學院,高校畢業生畢業即獲學歷、學位、專業技術職稱“三證”,首批培養“拿來即用”“用得順手”工程技術人才213名。
人才評價合理設置論文和科研成果標準
程連政介紹,下一步將按照人才興皖工程有關部署要求,進一步完善人才分類評價制度,擴大用人單位自主權,持續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在人才評價標準上,將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分系列修訂標準條件,建立體現職業道德、專業能力、技術水平、創新成效等多維度的職稱評審標準,“合理設置論文和科研成果標準”,調整不合理學歷和資歷條件,破除特定獎項和人才稱號等限制性條件,健全科學的職稱評價機制。
不斷涌現的新職業、新業態,如何進行人才評價?我省將動態調整職稱專業。按照“一產一策”設立特色職稱評審專業,加快增設量子通信、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數字經濟專業,拓展各類數字經濟領域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空間。
試點開展“按薪定才”
充分授權賦能,下一步我省授權產業聯盟、龍頭和鏈主企業自主開展相關專業職稱評審,支持企業結合目標任務、崗位職責、績效考核等制定評審標準,實現用人主體人才評價與培養、使用、激勵有機銜接。
同時,試點開展“按薪定才”,將薪酬待遇、獲得投資額度等作為企業人才認定主要依據。
人才評價方式也將不斷創新。據介紹,下一步我省將制定特殊人才評價辦法,拓展職稱評審綠色通道,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進一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環境。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