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言(MarcelGranet,1884-1940)是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和漢學家,也是社會年鑒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法國第一位將社會學方法應用于古代中國研究的學者,對中國文明、思想、宗教、節日、舞蹈、寓言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開創了西方漢學中的社會學派,對后世的中國研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葛蘭言出生于法國巴黎,曾在法國高等師范學院就讀并取得歷史教師從業資格證書。他曾先后師從社會學家涂爾干、漢學家沙畹等人,受到他們的啟發和指導。他曾于1911-1913年和1918-1919年兩次來到中國進行實地考察和研究,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和文獻。他曾任教于法國高等研究學院,從1925年起任教于國立東方現代語言學校。他在1921年創立了中國研究學院,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漢學家。
葛蘭言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古代中國,尤其是周代和春秋戰國時期。他運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結合歷史、考古、文獻、民俗等多種資料,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結構、功能、變遷、文化、思想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描述和解釋。他認為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封建式的家族制度社會,以血緣關系為基礎,以禮儀制度為維系,以祭祀活動為表現。他強調了中國古代社會中農民階層的重要性和作用,認為農民不僅是經濟生產的主體,也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主體。他還探討了中國古代社會中皇帝、貴族、士人、婦女等不同群體的地位、角色、心理和行為。
葛蘭言的主要著作有《中國節日與古代歌曲》《中國人的宗教》《古代中國的舞蹈與寓言》《中國文明---公開生活與私生活》《中國思想》《中國社會學研究》等。這些著作展示了葛蘭言對中國古代社會各個方面的深刻見解和廣博學識,也體現了他對中國文化的敬意和欣賞。雖然葛蘭言的一些觀點和結論在后來被證明有所偏頗或不足,但他仍然是西方漢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他的著作仍然是中國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葛蘭言是一位博學多才、敢于創新、熱愛中國文化的法國社會學家和漢學家,他為法國和世界的中國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宣傳商業資訊,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亦不代表本網站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或投資行為參考,本網站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