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當前,全省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進入夏管關鍵期,安徽以科技強農、機械強農為抓手,全力做好農業技術服務指導,認真開展科學田管和綠色防控工作,確保秋糧豐產豐收。
本臺記者楊雪瑩
稻畦插遍青如染,滿望今年倍有秋。這里是池州市青陽縣木鎮鎮的新竹村,眼下,這里的千畝水稻正處于分蘗期,為了確保秧苗茁壯生長,當地種糧大戶正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開展施肥和病蟲害防治作業,為今年秋糧穩產打好基礎。
這段時間,種糧大戶張志龍的4200多畝中稻進入苗情轉化的關鍵期,農技專家擔心手機里溝通不清,幾乎每隔兩天就要下田進行現場指導。
池州市青陽縣木鎮鎮 種糧大戶 張志龍
我們自身的技術提升了,現在我們都有科學依據了,種田更輕松、更高效了,對今年的收成很有信心。
池州市青陽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副主任 吳意
今年我縣水稻生產總體形勢好于去年。圍繞夏季田管,我們組織120多人的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培訓人數近8000人,確保全環節精細化指導,為奪取全年豐收貢獻科技力量。
上科技、強管理、不誤農時。為了確保病蟲草綜合防治、水肥管理以及綠色防控等環節都科學有效推進,今年夏種以來,全省各地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通過“田間課堂”、技術示范、線上線下培訓等舉措,切實提高廣大種植戶的科技素養。同時,大力推廣農業數字化技術,賦能智慧夏管。在六安市舒城縣千人橋鎮,農戶賈中永通過在自家2000多畝稻田里新使用一套智慧農業系統,現在他足不出戶就能實時監測不同田塊的莊稼生長情況,再根據具體苗情精準施肥用藥,平均每畝能夠節約近200元的種植成本。
六安市舒城縣千人橋鎮 種糧大戶 賈中永
通過電子攝像頭看到苗子的長勢,監測風速、氣溫、氣壓,以及土壤的溫度,在管理上更加有針對性,對一些災害及時發現,及時預防。
六安市舒城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主任 汪永安
積極推廣綠色防控和科學用藥,讓他們更精準地掌握水稻精耕細作等一系列管理技術,不斷提高單產水平。
春爭日,夏爭時。當前,全省正按照“兩強一增”要求,全力抓好“一種就管”各項措施,一萬三千多名基層農技人員下沉一線,不斷推廣新機械、新技術,高質量推進全省3700多萬畝水稻的夏管工作,為秋糧豐收打牢基礎。